“脱贫等不来,只能干出来。我家有闲置的场地,适合发展养殖业,而且我了解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来发展产业,于是我就想尝试发展养猪业。”近日,田林县百乐乡百乐村百乐屯贫困户刘指西对笔者说道。2016年,他用5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20头猪仔开始养殖。由于护理到位,他家的猪长得快又好,第二年,光是养猪这一项,年纯收入就达到1万元。
46岁的刘指西是一名有着4年党龄的党员,但由于学历不高,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稳定的工作,平时在家就靠打点零工和种点玉米维持生活,加上要供一个小孩读大学、一个小孩读小学,导致家庭陷入贫困。贫困户能享受到就医、入学、低保等各项扶贫优惠政策,这让不少贫困户安于现状,可他却每天琢磨着如何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早日脱贫致富。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刘指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通过发展养猪、开早餐店、网箱养鱼、打零工等方式,于2016年年底成功摘掉“穷帽”。
脱贫后的刘指西,不忘拉乡邻一把。看到村里的其他贫困户还没有发展一些支柱产业,他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要发挥模范带动作用,于是帮助村民出主意、想办法、筹资金、建网箱,并提供指导养殖技术等,带动了村里的黄可军、黄水车等9户村民发展网箱养鱼,养殖规模达27000平方米。
谈起下一步打算,刘指西满怀信心地说:“我把自己的网箱养殖壮大后,再组建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养殖、务工、入股分红,早日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田林讯古树是生态的历史记忆,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沉淀符号。近年来,田林县积极采取措施,对全县古树名木的分布及保...
田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