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近,走进距会宁县城21公里的丁沟乡,层层梯田,一望无际,虽然这里极度干旱缺水,但田间地头的全膜玉米、优质马铃薯、中药材以及饲草却长势良好,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村组道路硬化、农网改造工程、自来水入户等事关民生民计、有利发展的重大问题都逐渐随着双联***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一一破解,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使这片土地充满着勃勃生机和发展潜力,它在告诉人们,会宁县丁沟乡在历经几年的沉默之后,终于倔强地挺起壮实的脊骨,洒洒脱脱地走进奋发进取的时代大潮里。
丁家沟乡是会宁的南大门,全乡辖10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4633户19707人。近年来,该乡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总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产业发展工作目标要求,按照“加强党建稳根基、壮大产业促增收、夯实基础增后劲、破解难题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将双联行动和***工作深度融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同频共振,启动了一批惠民工程,发展了一批利民项目,加快形成了精确对接的扶贫格局,从而使丁沟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
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好党建工作就抓住了所有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丁沟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13456”专项行动,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思路,以建设“五强”基层党组织为目标,采取“六个强化”工作措施,在党建工作上坚持可持续、动真格、求实效,着力推动全乡党建工作上水平,产业发展上规模。一是强化联管树新风。扎实开展“三帮一”活动,帮助失联(管)党员及时“归队”,按时参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切实抓好党员队伍管理。同时,把技能型优秀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和小康建设的带头人。二是强化培训抓提升。坚持从严治党要求,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邀请县委党校讲师开展专题培训1次,并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党员干部监督责任机制,严肃党员干部工作纪律,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三是强化基础抓队伍。采取向上面要一点,联村联户单位帮一点,自己想办法筹一点“三个一点”办法,积极争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建成郝川村、马岔村文化舞台各1座。进一步强化村级阵地建设,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四是强化制度抓责任。建立乡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村级党组织制度,党委班子成员向乡党委报告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度,突出抓好党建主体责任落实。靠实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党委班子成员、专职组织干事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四级责任,扎实开展抓点示范工作,确立1个县级示范点,2个乡级示范点。建立乡、村干部联合定期入户走访制度,每月走访农户10户,帮助农户厘清发展思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五是强化服务抓载体。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形成人人争创“十星”服务标兵浓厚氛围,2015年评选“十星”服务标兵2名。进一步拓展“三帮一”活动,初步建立党支部关怀激励制度,开展帮贫共富活动,3名致富党员帮扶1名困难党员家庭,帮助他们找贫困原因、寻差距、送信息、讲政策、换思想、帮技术。认真实施科技抗旱增收工程。2015年全乡种植全膜玉米5万亩,优质马铃薯3.2万亩,全膜玉米种植人均达2亩以上,亩产1100斤左右,总产量达5.5万吨。积极发展优质核桃种植。2015年发展核桃种植724亩,全乡种植总面积接近1500亩,建成郝川村200亩、南门村500亩示范种植片各1个。扎实开展中药材规模种植。全乡种植黄芪、板蓝根、百合等中药材1157亩。发展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个,2015年建成马岔村500亩示范种植点1个。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全乡发展紫花苜蓿、红豆草等饲草种植12000多亩。建成窑沟村3000亩整流域种植示范片1个,梁庄村1000亩示范片1个。建设养殖专业合作社20个,其中养牛合作社4个,养羊合作社9个,养猪合作社6个,养鸡合作社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451户,全乡牛饲养量达1.3万头,羊5万只,猪2.4万头,鸡10万只。
深化双联谋发展聚集精准惠民生
“2015年之前村里没有像样的路,更没有能致富的产业。双联行动开始后,线川村在联扶单位的帮扶下,通村道路得到了硬化,村民们忙着搞养殖、扩种植。”采访中,线川村农民杨有财说,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县上开展的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
近年来,丁沟乡以双联行动为载体,创新扶贫模式,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精准措施,着眼解决“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扶到位”的问题,努力做到号准脉、下准药、治好病,确保扶贫攻坚有目标、有任务、有举措,形成了“资源整合、产业支撑、能人带动、广泛参与”的致富路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实现脱贫村“五到村”和脱贫户“六到户”目标,该乡坚持“扶贫先扶智、输血变造血”的扶贫理念,在不断改善基层基础条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金融支撑的同时,着力引导广大贫困户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坚定发展信心,增强脱贫致富本领,争取不等不靠自主脱贫。2015年全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5.8公里,建设梯田2800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房30套,农网改造工程160户,危房改造163户,自来水入户3120户14000人。在金融资金支撑方面,对全乡所有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全面摸底,制定产业发展计划,为每户贫困户争取1万至5万元的无息贷款,用以农户产业发展。在全乡10个村筹建互助资金合作社,充分发挥其社员互助、自主运行、借贷方便的优势。能力素质提升方面,目前已开展“两后生”培训250人次,劳务输转2579人,实现户均输转1个劳动力。同时,对全乡有劳动力培训需求的贫困户进行摸底统计,与上级相关部门衔接,逐步安排培训,着力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致富内生动力。
此外,各帮扶单位和干部心系群众,极力解决群众急需生产生活困难。今年春耕期间,市政研室、市卫计委帮扶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合计12000元。两节期间,市政研室为联扶村送来衣服10袋、致富技能图书10套50本。全国扶贫日、集中覆膜周期间,联扶干部深入村社,宣传方针政策,发放慰问物资,帮助工作开展。(刘党部 孙芳芳)
新闻推荐
多点执业 激活基层医院一池春水 ——会宁县人民医院多点执业开展后带来的变化
□梁萍刘红兵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自从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医师多点执业以来,省城专家医师的到来,给会宁县人民医院带来了全新的变化。现在,院里的医生在省城医师的指导下,诊...
会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会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