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会宁新闻 > 正文

真心为学生的好校长

来源:甘肃日报 2016-03-28 11:13   https://www.yybnet.net/

真心为学生的好校长

本报记者 伏润之

张神明在全国闻名的教育大县会宁很有名,他是会宁二中校长,却一次次拒绝“关系户”安排学生入学,会宁二中也长久保持着稳定的高考升学率。也有人送他八个字:烛光精神,青松品格。

想见张神明,真难。

记者前后三次试图采访这位在会宁县教育界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均以各样的理由回绝。今年,记者回家过年时得知,张神明已经退休了,再次和他联系时,他说自己是地地道道农民出身,除了教书,也没干出什么成绩,还是不采访了。

尽管如此,想知道他的故事并不难。

电话里,张神明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对于学生他都会称呼为:娃娃。“会宁的娃娃穷,我就想让他们多念书,多工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雷润宏说,他对学生不像领导,更像是父亲。“每次见到家庭困难的学生,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有面吃吗\’?”

会宁二中往届毕业的学生说,除了学期末的例行颁奖典礼,在平日里的晨读、晚自习、宿舍……经常能与张校长不期而遇。

雷润宏说:“2002年入学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一晚,我正在校园里读书,张校长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给我500元钱,让我拿去吃饭,别乱花,也别嫌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辅导员高鹏说,张校长爱学生,更“神”的地方在于他可以在上千人的学校里记住绝大多数学生的名字、家境、学习状况等。“每年中考之前,他会亲自去各个乡镇中学招生。他很认真,时隔一年会准确叫出第一年招生时学生的名字。去年春节前夕,会宁二中第一届‘希望班\’毕业十周年聚会时,校长竟然一个一个说出了大家的姓名、乡镇、家里的情况,当时我非常震惊。”

张神明确实不像个“官”,说他像个农民丝毫不为过,当上校长的前5年里,每年夏天还要骑着自行车去侯川老家种地,甚至还有“垃圾校长”的绰号。

很多学生说,“他当校长以后坚持代课,不上课的时候就会在校园里溜达,遇到垃圾随手捡起来,这样的事一做就是十来年。”

高鹏就亲身经历过,“2010年,校园里刮着大风,我看见校长追着飞舞的纸片在跑,对我和周围的同学触动特别大,赶紧把身边的纸片等垃圾捡起来。现在我在大学担任辅导员,我给学生也常常讲张校长的故事,我希望我的学生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会宁二中地处当地南关,周围是回族聚居区。马婵媛说,张校长会动员周围的回族小孩都去读书,让这里的孩子绝大多数接受到了教育,我们很感谢他。“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不会因为学习差而看低哪个学生。”

会宁二中教师魏振华说,张校长又是一个很执拗的人,若强行安插学生,必然行不通。但绝大多数家长都知道,不用“走后门”,上进的学生他都热烈欢迎。“他并不愿意待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甚至没有过多的社会交际,他的每一步都踏在校园里。”

张神明获得的荣誉足足一大沓,这些他都不愿说。谈到教书,他脱口而出,当了15年校长,教了13年半的书……

张神明带给会宁教育的触动绝非升学指标那般枯燥。他退休后,会宁二中贴吧里发起了最怀念的老师的活动,被提及最多的还是他。“朴素,真心为学生”、“情愿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学生却不害怕”……同样,这座学校这些年毕业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不少人的命运因为教育而得到彻底改变。

会宁教育是辉煌的,当地教育人士说,张神明只是这里教育的缩影,在苦与乐的辨证中,体现着执念和坚守。

新闻推荐

会宁县为***精准脱贫保驾护航

会宁县为***精准脱贫保驾护航近日,会宁县纪委工作人员在八里湾乡芦坪村贫困户贠国清家中调查扶贫专项资金落实到户情况。今年4月以来,会宁县派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到县乡村一线,查找在扶贫政策...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真心为学生的好校长)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