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夏菜富农家
本报记者李保荣 通讯员张文广薛俊武
当下正值高原夏菜上市旺季,收购商们纷纷来到会宁县种植基地收购蔬菜装车外运。一车接一车的蔬菜被运走,换成了一叠又一叠的钞票,让蔬菜种植户心里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会宁县河畔镇抢抓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种植高原夏菜,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高原夏菜最怕高温,所以我们一般选择4月份种6月份收,接着7月份种8月份收,这样两头都避开了高温。把这些经验和种植技术,通过培训教给农民去种。我们跟客商联合建冷库做好储存,然后帮助农户去销售。”河畔镇宋家坪高原夏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韩军说。
据了解,今年开春以来,河畔镇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采取统一开发,集中连片的方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优化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高原夏菜种植,促进蔬菜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引进天缘齐马铃薯合作社在河畔村宋家坪流转土地2000亩,种植高原夏菜2000亩,其中娃娃菜800亩,胡萝卜600亩,红笋600亩。预计每亩娃娃菜纯收入2400元,胡萝卜纯收入3500元,红笋纯收入1800元,种植收益成效明显。同时,河畔镇党委积极组织农户以及干部职工,通过各种途径联系销售商来田间地头采购蔬菜,拓宽了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正在地头收购蔬菜的经销商张文焕说:“这里的蔬菜农药残留少,品质高,拉到兰州蔬菜保鲜库,往外销售非常方便。今天能收两万多斤,明天能收4万多斤。”
河畔镇宋家坪高原夏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韩军告诉记者,种植基地从蔬菜移栽、除草、施肥、打农药到采收、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000亩土地,正常情况下得有200个打工的,管理人员得有20个。河畔镇河畔村村民李秀红就是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务工人员之一,自己家的农活干完了,她就来种植基地打起了零工。她说:“忙活完家里,再来帮着破苗、除草,一天能挣80块钱。”
“今年,全镇共发展高原夏菜3200亩,明年计划在河畔村、两迎水村、中滩村和冯堡村再种植高原夏菜6000亩,力争把河畔镇打造成一个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销售订单化的大型高原夏菜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农民增入。”河畔镇党委书记刘勇说。
新闻推荐
会宁县举办“重走长征路·圆梦助学行”公益徒步活动8月8日,会宁县举办“重走长征路·圆梦助学行”公益徒步活动,3000名志愿者参加了5公里徒步行走,现场募集助学资金16.1万元。本报通讯员常琦彪...
会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会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