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完成战略大转移——长征,在会宁胜利会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开启了会宁现代化建设的征程。
八十年,是会宁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八十年;八十年,是会宁人解放思想、乘风破浪、共谋发展,努力把会宁打造成全国旅游文化城市的八十年;
八十年,是会宁魂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历久弥新,不断创造辉煌的八十年。
如今,在会宁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坚定不移推进***精准脱贫,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迎来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抚今追昔,会宁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丽的会宁县城全景
位于祖厉河岸的会宁汉唐文化休闲商业街
会宁农村田野风光
经过综合治理的祖厉河会宁城区段
会宁第二大红色旅游景区——红军长征胜利景园
经济发展高歌猛进
总结80年来的会宁,从一个西北农业小镇一跃成为竭力打造的全国旅游文化城市,实现了经济总量和质量双提升。
这里,在“十二五”短短的五年间,全县经济总量突破50亿元大关,人均GDP迈入万元新阶段;这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7%,基本翻一番,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这里,按照“种养结合,农牧并举,科学转化,循环发展”的思路,大力推广青贮、黄贮、微贮技术,全县秸秆利用量达到85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0%,综合利用率达到78%,循环经济奏响发展的最强音;这里,中电投丁家沟50兆瓦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并实现并网发电,完成华润电力公司西沟塬一期风电项目、甘沟10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党家岘、中川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新能源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还是在这里,电子商务、咨询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增长逐步向三产、二产和一产“321”最优产业结构转变,市场主体全面突破,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35.6亿元……强有力的数据、一次次的成功实践无不证明会宁县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稳步推进,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近年来,会宁县围绕建设“陇中区域性特色小城市”,严格执行建筑风格与色彩管理规定,落实公共设施配建要求,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长效机制。
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建成运营、成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汉唐祖厉”商圈初步形成,已成为集商业、旅游、文化、休闲、购物、娱乐多位一体的“嘉年华”。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不仅将污水横流的祖厉河滩变成了花团锦簇,更是用一条横跨河滩的宽阔道路将老城区和北城新区完全连接在一起,河滩变成了商业宝地,城市发展空间骤然扩大一倍以上。
一个个绿意盎然,充满内涵与现代气息的园林化小区,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与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诠释着新城之新,沸腾的项目建设工地上,处处涌动着科学发展的滚滚春潮。
随着城镇面貌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城镇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前我们心里总盼着电更亮堂一点、路更宽一点”“低等级电没有改造前,一到晚上,街道上漆黑一片,路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在会宁县道口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王大爷提起村里的变化,老人家激动不已。
多年来,该县加强项目整合和部门协作,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打配合牌,出组合拳,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整合资金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如雨后春笋,从一个个“盆景”连成片、扩为面,变成一幅和谐的靓丽风景图,彰显了会宁城乡建设的空前力度。
农业发展节节攀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作为一个涉农县区,会宁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主题,按照“1+N”产业增收模式,依托绿色无污染自然优势和“中国小杂粮之乡”品牌优势,积极打造优质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会宁县被农业部列为全省唯一的小杂粮高产创建县,承担谷子高产创建万亩片建设任务。通过引进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农作物新品种,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巩固提升“全国产粮大县”成效。仅去年一年,全县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万亩,年产小杂粮6.21万吨,实现总产值18.63亿元。
头寨关川砂田西瓜、郭城砂田籽瓜、中北部旱地地膜籽瓜及8个水川乡镇优质蔬菜种植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瓜菜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全县特色种植品种由单一的党参,发展到黄芪、板蓝根、柴胡、甘草等十几个品种……会宁优势产业的兴起不仅依靠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更重要的是还依赖于科技的力量。
近年来,该县通过鉴定省级新产品5个,科技成果转化118项,完成年技术市场成交额6000万元,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荣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桂冠,科技创新已然成为该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该县坚持开放农业发展理念,发挥优势“请进来”,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重点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重大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抓住机遇“走出去”,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提升会宁农产品竞争力,推动农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串起农业产业发展“金链条”。
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什么是幸福?
答案在一组组数字里,一项项指标中。归根结底,在人民生活里,在百姓感受中。长征胜利八十年来,会宁县社会保障能力日益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逐步解决。
民生支出逐年增加。仅去年一年,会宁县民生支出20.3亿元、增长29.1%,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3.3%。全面落实省市县惠民实事,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20所。新增城镇就业722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2%、发放率100%,新农合参合47.3万人、参合率98.5%,发放残疾人各类补贴728万元。
金色教育炫彩绽放。在刚过去的五年间,该县教育事业屡创辉煌。学前教育后发赶超:新增幼儿园62所、在读幼儿8012人。义务教育再谱新曲:“全面改薄”整体推进,高效课堂“双向三步三查”为新课改理念提供了成功实践。普高教育成绩赫赫:52816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高考二本上线率达39.3%。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累计培养毕业生5634人,双证率达92%,就业率达97%。
医疗改革稳步推进。该县建立了基本医疗“一卡通七覆盖”保障机制,参合农民新农合医疗保障实现住院和门诊补偿全覆盖、支付方式改革县域内医疗机构全覆盖、“一站式”服务县内医疗机构全覆盖、信息化管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新农合“一卡通”管理以参合农户为单位全覆盖、监督管理以村为单位全覆盖、农村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公共卫生“三制一册一卡”服务机制为46万多名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大力推进了“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文化发展势头良好。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已建成长征胜利景园改扩建工程、汇福影视城、西雁文化园、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一期等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培育和发展了西雁文化传媒集团等一批规模以上文化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园区和基地为载体,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精准脱贫凸显实效
挂图作战“亮”实绩。措施上墙,内容上墙,目标上墙……会宁县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促***脱贫工作向纵深推进,明确***对谁扶、由谁扶、怎么扶,使各项帮扶措施及落实情况置于阳光下运行。据了解,该县始终以建档立卡为基础、以“853”挂图为标志、以大数据平台建设为验证,真正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脱贫。
基础设施大提升。近年来,该县积极改造312、提升207、升级郭巉路、贯通河蒿路、新铺四马路、重铺窝华路,一条条通途展现眼前,会北路祖厉河大桥、会师大道、西津桥,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全县电网大力改造,实现双电源供电,电网投资总额达1.37亿元,创历史新高;侯川、刘寨等1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使用,自来水入户率达32.8%;新修梯田60万亩,188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梯田化;造林绿化3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8%;易地搬迁1885户,改造危房4.64万户,危房改造率达到75%……
富民产业“开”富门。该县全力打造“1+N”产业增收模式,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劳务收入三分天下的收入格局。在稳定百万亩全膜种植、百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推广良种、配套良法,不断提质增效。持续壮大以国道247线为主的高效草畜产业带、以中北部为主的肉羊产业区、以东南部为主的肉牛产业区,实现了良种、良舍、良法、良医、良料“五良配套”。
金融“贷”动贫困户。为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动力,该县把金融支持***作为发展“1+N”产业助农增收的新举措。仅过去的一年间,投放支农再贷7.84亿元;发放***专项贷款5.15亿元;发放妇女小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牛羊蔬菜贷“三项”惠农贴息贷6.78亿元;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487万元,带动吸纳就业1300余人;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0791.5万元,贫困户学生应贷全贷。
电商“照亮”脱贫路。电子商务成功登陆,阿里村淘生根落地。会宁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五个发展”导向,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打造“一村一店”“一村一示范”电商体系,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目前,该县已建成28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7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3个电子商务扶贫示范村。
负重剑,行长路,成大器。背负光荣与梦想,历经波折与艰辛。峥嵘80年间,会宁县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高考“状元县”、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中国亚麻籽之乡。
展望未来,美好可期。站在“十三五”开局的新关口,会宁县再度提出自身谋变的五年规划,“四县三区两城一市”联动的发展布局日益清晰。不久的将来,一个城乡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等均衡发展的和谐新县将横空展现在世人面前,续写会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本版图片由王瑞周新刚提供)
新闻推荐
践行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努力奋斗
(上接第一版)过去五年,是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战略平台全面升级的五年。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驱动上,聚焦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兰白科技...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