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泳通讯员王瑞
初冬时节,在会宁县头寨子镇南、北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望无际的果园里,果农们正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为今年新栽植的苹果整形拉枝……
这是头寨子镇发展易地扶贫搬迁配套产业的一个重要措施——由苹果种植专业公司对幼苗期果园进行委托式管理,以解决搬迁贫困户种植苹果缺少技术的难题。
“搬迁动员刚开始时,我心里充满了顾虑,担心到了新地方没有来钱的门路,无法立足。”家住头寨子镇中湾村的搬迁户李胜利说,有了自己的5亩果园后,心里这才踏实多了。
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头寨子镇坚持“迁、业”同步开展,把谋划配套产业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工作,采取有机化种植、委托式管理、“三变”式运营的方式,由甘富果业集团下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600亩水浇地,建设优质果品种植基地,为每个贫困户配套5亩果园,并将30年的承包经营权确权给农户,使贫困户不仅“安居”,更能“乐业”。
据介绍,果园由甘富果业集团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灌溉,当苹果种植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再把成形的果园移交给搬迁户进行分散管理,以减少农户因缺乏种植经验而造成损失。“1亩果园收入1万元,比山上种洋芋要好得多。”今年秋天,看着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李胜利搬迁前的疑虑彻底打消了。
为进一步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稳定实施,头寨子镇还和苹果种植专业公司达成协议,在保证委托管理果园质量的基础上,吸收搬迁户到果园里务工,一方面增加搬迁户的收入,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掌握果园管理技术。
“在果园里打工一天收入100多元,还能学到种植苹果的技术,这让我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李胜利说。
在会宁,像头寨子镇一样,以产业推进和巩固产业易地扶贫搬迁的例子数不胜数——土高山乡程塬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种植砂田西瓜900亩;杨崖集镇刘咀村安置点发展云杉、油松及间作套种板蓝根390亩,建成养殖圈舍30座,户均养殖肉牛3头;汉家岔镇汉岔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54座标准化养殖圈舍,给54户搬迁户户均引进20只基础母羊……通过后续发展产业的大力培育,会宁县让搬迁户通过特色种植和养殖等实现脱贫致富,真正解决搬迁户的后顾之忧。
在立足安置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同时,当地还加大搬迁户劳务输转,依靠促进就业再脱贫一批。针对易地搬迁进镇入城农户的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按照自主创业安置一批、开发企业安置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的方式,确保搬迁农户户均有一个劳动力稳定就业,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
如今,放眼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栋栋崭新安置房、一项项富民产业、一张张开心笑脸,不仅见证了这里发生的可喜变化,更让广大贫困群众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会宁县土高山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标兵评选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产业标兵评选中,共有玉米种植、马铃薯种植、肉牛(驴)养殖、...
会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会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