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银 今日会宁 今日靖远 今日景泰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今日会宁 > 正文

走出脱贫致富“牛”路子 会宁县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产业侧记

来源:白银日报 2020-06-08 09:10   https://www.yybnet.net/

赵彦功

过日子,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致富的路就在自己脚下,只要找准目标,踏踏实实做事,小康生活就不再是梦。

会宁县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特别将肉牛养殖作为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来抓,依托农户家庭规模养殖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模式,全县肉牛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牛”路子。

邵作胜是会宁县汉家岔镇双庙村村民,一直以来,夫妻俩靠种小麦和玉米维持全家生活。随着孩子长大,家里的花销也越来越大,没有一技之长的他,无法像别人一样外出打工挣钱,生活过得比较艰难。提起那段时间,邵作胜说,当时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渡过难关。

2013年,邵作胜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镇村两级帮扶干部多次走访,了解他家情况后,并结合家庭现状,订制了产业帮扶计划,这一下子激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几年下来,邵作胜家庭生活逐步好转,一家人的信心也大增,生活有了新的奔头。特别是2018年,他家通过肉牛养殖收入达到3万多元,人均收入5000多元,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堂屋的桌子上,红彤彤的脱贫光荣证格外醒目。

据汉家岔镇双庙村驻村帮扶干部郭芙蓉介绍,在入户的过程中,他有强烈的养殖愿望,我们就和镇村还有小组长一起来动员他,给他讲政策,通过这几年的养殖发展,他每年的收入在3万元以上。

面对采访,邵作胜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他说:“以前我们很贫穷、很落后,在我们这里只有靠天吃饭,老天爷不下雨我们连一点收成都没有,我也没有个技能,出去打工也不会,是扶贫的好政策帮了我,自从发展养牛以后,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2018年我终于脱贫了,现在水通了,路通了,解决了我们养殖最大的难题,我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一同奔小康。”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会宁县与北京雄特牧业合作,实行“4225”和“15558”筹资引种模式,签订“保妊娠、保退换、保保险、保服务、保回收”五保协议,充分发挥安格斯良种肉牛的高端市场优势,通过到户产业奖补资金的扶持,累计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近1万头,逐步优化肉牛养殖品种,构建科学规范的产业发展链条,为实现全县贫困户增收、龙头企业发展、贫困村脱贫奠定坚实产业基础,像邵作胜一样依靠养牛脱贫的农户达6000多户。

会宁县还结合当地特色,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养殖数量较大、规模化水平较高的养殖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建成肉牛加工型龙头企业1家,建成肉牛养殖企业194家,其中公司10家、合作社147家、家庭农场21家、养殖场16家,建成国家、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代养10户以上的养殖合作社42家,全县共有肉牛养殖户13078户,肉牛养殖已成为全县主要增收产业之一。

产业扶贫核心是培育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真正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实现长足发展。“家有扶贫牛,脱贫不用愁”已成为会宁县贫困户有效脱贫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该县把“紧盯达标不放松,确保效益增收入”作为稳定脱贫的总攻要求,全面开展产业覆盖达标效益提升行动,确保产业发展一户、达标收益一户、增收脱贫一户,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新闻推荐

会宁直播带货开启消费扶贫新模式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魏永刚人间六月,万木葱茏,会师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在会宁,以产品为媒介,用网络搭桥梁,让“养在深闺...

会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会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走出脱贫致富“牛”路子 会宁县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产业侧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