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酷热难耐,而在百里之外的景泰县,一个叫福禄水的小村子却微风徐动,清凉怡人,堪称世外桃源。
很显然,这是一个与水密切相关的地方。早在明代或者更久的年代,因为这里有水,这里便有了养育生命的源泉。所以,在福禄水,离不开关于水、关于山、关于人和关于今天的话题。时光荏苒,这个历经数百年的小村庄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昨天和今天?
关于水。骨漏水——福禄水,前者是过去的称谓,后者是今天的称呼。这里本无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大自然神奇般的在这里滴水相送,从而便有了今天的福禄水。去福禄水的人,无不怀揣着好奇,这是怎样的水,怎样的神奇?原来,在村西的象鼻山下,有一眼碗口粗细的山泉终年在此流淌,滋润了这片土地。也许你难以想象,在浩瀚而荒漠的戈壁,它却滴水成溪,润泽生灵。这里因水而得名——骨漏水,意为一股从骷髅中流出的水,可见它的来之不易,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悲壮,我们只能望而感叹了。新中国建立后的50年代,有文化的村民将其以谐音更名为今天的——福禄水,以此寄托这个小村子的前世今生。
关于山。福禄水依山带水,三山环抱。东面是龙爪山,其山山石裸露,石经分明,酷似龙爪伏地;西面叫象鼻山,其山山顶有象形石象,惟妙惟肖,令人称绝;北面是帽帽山,远远看去宛如人的帽子亦或石盖子,蔚为壮观。不能不佩服大自然妙造自然的神奇,在三面环山的凹地之中养育了一方水土,也养育了几代人。据说,想当年福碌水的先民采取了金木水火土的建村理念,在这个有限的生存空间里,祈求风调雨顺和自然环境的相辅相成。福禄水西高东低,俯瞰整个村子,以烽火台为中心的民居环状分布,一条村中小路从象鼻山下延伸。“西方金生水”寓意象鼻山下流淌着的山泉,是生命的源泉,是福禄水人的希望。
关于人。福禄水因为有了水才有了人。
据福禄水人几百年的口口相传,在三四百年前的某一天,福禄水在同一天先后来了四户人家,俗称“肖赶早、王晌午、余午后、杨进圈”。也就是说,这四个不同姓名的人与明末松山战役、长城有关,他们是奉命驻守烽火台的军人,他们也是福禄水最早的先民,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上世纪70年代,福禄水人口达到百户千人,是福禄水人丁最兴旺的时期。
关于今天。福禄水,这个地处景泰深处的偏僻村落,这块留有历史印迹的土地,也许从来就没有辉煌过,也许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熟悉,但它的的确确存在着,生息着。在我拍片的时候,一位姓闫的村民一直在陪伴着我,他一边讲述着福禄水的历史,一边哼唱着歌儿,曲调听上去很美。我问他唱的是什么?他自豪地说,是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景泰美”。我问他何不唱唱福禄水?这位闫兄无不叹息“败了、败了”,话语中充满了失望,何故如此?闫兄说“丝丝山泉,难养数千生灵;花花世界,难挡诱惑的人们”啊。如今的福禄水,常住人口不足百人,且妇儒老幼,有能耐的村民有的迁移、有的上学、有的外地打工,只有在夏收和春节才能听到久违的欢歌笑语。我不知道如何宽慰闫兄,也许无语才是最好的契合。
在福禄水我见到了一位回家过暑假的大学生杨姑娘,她带着轻微川音的口语告诉我,她在成都读大学,学的是思想政治专业,明年就毕业了,我试探她对毕业后的打算,没想到,她很坦然地回答了我,她想回福禄水当老师。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敢相信她的承诺能坚持否,难道真的是“杨进圈”吗?她笑的很灿烂,我听的很欣慰。
离开福禄水的时候,夕阳西斜,我站在烽火台下眺望,眼前的福禄水被夕阳笼罩着,一片金黄。我不知道,福禄水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但我相信,这个存在了数百年的古村落,一定会有它继续存在下去的N多个理由。
再见,福禄水,杨姑娘,明年见!
新闻推荐
对永泰古城慕名已久,但一直无缘谋面。今年三月,终于乘便得以游览。永泰古城因其外貌恰似卧龟,又被称为永泰龟城。古城坐落在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寿鹿山、老虎山朝前倾斜的戈壁荒原上部,寺滩——芦阳盆地...
景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景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