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7万人,贫困发生率18.59%到2015年完成6个贫困村、8146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32%……这是景泰县上下决战贫困交出的一份成绩单。数字不仅带来了喜悦,也诠释了该县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断进步。
2016年,该县提出计划脱贫27个贫困村、完成1.1万贫困人口的减贫任务,全县贫困面降至8.39%。为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作,景泰县以“三大贫困片区”为主战场,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景泰县认真落实全省“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按照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时间表、作战图,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以及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实行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倒排工期、不落一人,做到平台8个准、村级5张图、户户3本账。严格按照“4342”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程序,对2015年底贫困人口进行信息补充完善,采集更新了2016年一季度的基础数据,完成进出有据的动态管理。同时,定期对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采集信息进行审核比对,督促乡镇更新完善,提高大数据平台信息质量,确保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内容精准、成效精准。
景泰县围绕强基础、惠民生,针对性、差异性制定扶贫清单,切实推动扶贫方案落地见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解决4个村自来水入户问题,确保27个贫困村饮水安全,改造4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的三相动力电不足问题,实施易地搬迁620户2818人,实施危旧房改造801户,27个贫困村建成综合性文化中心。此外,将强化技能培训,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整合培训资源,以预脱贫村、脱贫户为重点,对有培训需求的贫困户实行“点菜式”培训,依据摸底情况和市场需求动向精准定制出集中培训、科技项目培训、输出培训、特邀培训等多方式技能培训“菜谱”,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看谱点菜”,配合人社、农牧、扶贫等部门组织实施,实现培训一人输转一人。至目前,已完成手工编织、刺绣、家政、美容美发、驾驶员等培训2153人次。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该县按照“做精做细种植业,做大做强养殖业,做特做优林果业”的工作思路,搭建政策、市场、龙头、电商多轮驱动组合,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着力实施“5个8万亩”和“1121”工程,持续壮大特色林果、优质瓜菜、玉米制种、沙漠洋芋、中药材和现代畜禽六大主导产业。今年,全县将建成五大种植基地,新增优质梨、枸杞、文冠果、红枣等经济林果3万亩,累计达到21万亩。发展马铃薯3万亩、玉米制种1万亩、瓜菜3万亩、中药材1万亩,新建和改扩建畜禽圈舍4.9万平方米,发展养殖小区3个、规模养殖场20家;充分利用盐碱弃耕地、盐碱水域,发展鱼稻综合立体养殖、标准化池塘养殖、流水养殖、冷水养殖等现代渔业,发展推广渔业水面面积3000亩。
新闻推荐
景泰讯(特约通讯员黄亚琴)今年以来,景泰县围绕打造“旅游名县”思路,立足县域十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社会服务业推动旅游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一城一山”大景区开发...
景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景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