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一个移民村的双联致富路

来源:甘肃日报 2012-12-13 00:0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宋振峰

一说起移民村,许多地方都觉得头疼、难发展。的确,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举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靖远县刘川乡张滩村,正是黄河边上的一个移民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拨拨大山里的移民告别贫瘠的家园,来到这里。虽然经过多年努力,移民的困难一步步消解,最初的担忧也逐渐散去。但是,移民村毕竟人杂地少、底子薄,多少年了,说起致富奔小康,村民谁不摇头?

今年,张滩村不一样了。双联行动,让张滩人开始带着梦想和希冀,向小康进军!

拓宽脱贫门路

往年,不要说冬天农闲了,就是平日,张滩村村民金梁过上几天,手就痒了,得和村里的几位“麻友”切磋一下牌技。

“今年到冬天了,我还没打过一场牌,全是双联‘闹\’的。”12月上旬,金梁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没有双联,咱哪会养这么多羊,忙得真没闲工夫了。可别说,如今忙是忙,心里亮堂,以前为啥老打牌,还不是就想着凑合过日子呗。”

在联户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快60岁的金梁今年“生平第一次”贷了5万元,把去年养的12只羊扩大到了50只。

“去年我养的羊算这两年最好的,一年到头,卖了29只羊羔,才挣了1.3万元。还是联村干部说得对,养殖业就是要上规模。”金梁说。

金梁忍不住扳着指头算起账来,他今年养的羊,40只是母羊,现在开始下羊羔,一只下两个,就是80只羊羔,这些羊羔刚好赶在明年过年前出栏,一只最少卖500元,就是4万元。

“小群体、大规模”正是双联来帮扶的白银市委书记张智全给张滩村开的“药方”。

靠着黄河高扬程灌溉,洋葱、洋芋、洋柿子(西红柿),还有养羊,是张滩人多年来摸索出的“四洋(羊)”产业。

小康进程要想全面提速,光靠这几样小打小闹咋行?种植业怎么提高水平,养殖业怎么扩大规模,如何解决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让群众尽快富起来,成为张滩村双联的出发点。

洋葱、洋芋、洋柿子,不管多“洋”,在许多村民看来,毕竟是露地蔬菜,一年就一季,种这些菜像“押宝”一样。像这两年,洋芋价格最好时,在“五一”节左右,能卖1.30元,可张滩的洋芋上市,都在7月底了,那会儿一斤0.50元。

怎样弥补与市场行情的“时间差”,帮农民圆致富梦?联村干部开始推广起了地膜种植和钢架大棚,除了允诺建棚给补贴外,如今一座座示范大棚破天荒地崛起在了郑梁村民小组的田地里。在联村干部看来,就是要靠这实打实的带动,让村民调整种植结构,走上现代农业的路子。

村子南边光秃秃的四五个小山头,现在也推成了平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养殖小区。村干部告诉记者,小区可入驻100户规模养殖户,全采用“投羊还羔”模式。而且,村里还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打算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他们看来,就是要靠这辐射带动,让村民养羊奔小康。

突破发展瓶颈

不是说拓宽了致富门路,张滩人心里就能踏实。

提起村组的土路,哪个心里不打鼓?

到地里去,路上先是坑,再是壕,接着是水渠,三马子动不动就“瘫痪”了。

这还不是最难心的。前两年,有一回,正是7月底,洋葱、洋芋、西红柿全下来了,湖北、陕西的客商也都来了。可连续下了好几天雨,车全“趴”下了。眼看着菜烂在了地头,村里人雇的铲车,铲了整整一两天的泥,才终于将菜运了出去。

不光是路让人发愁。浇菜的农渠,自打上世纪80年代建成后,好多已经毁了。每年灌溉时,隔四五十米长,就得三四个人操心着,原因就是断掉的渠里,过水全凭塑料地膜,时间一长,地膜一烂,水也断了。

如果不打通这一道道“拦路虎”,产业怎么能做大?联村干部开始从这些发展的基础设施入手,解群众之所急、所盼。

如今,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铺到了张滩的村头巷陌,二三十吨的大货车能随便开了,再多的菜也不怕卖不出去了;一条条新修的农渠伸向了田间地头,再长的农渠也不怕跑水了,不但省人工,还节水。

更重要的是,村里还打算明年建一座农贸交易市场。在经销蔬菜数十年的滕建龙看来,这将使张滩村乃至刘川乡的蔬菜销售告别“口碑相传”的历史。“现在,张滩人卖菜靠的是马路市场,什么配套设施都没有,外面来的客户,找个车都不容易。有了现代化的市场,中间环节没了,交易成本降低了,菜农挣的钱肯定就增加了。”

培养致富种子

贫困村最缺的是什么?在联村干部看来,最难的是如何破除老百姓等靠要的意识。特别是张滩村这样的移民村,村民大多来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市场经济观念需要一点点灌输。

现在,机会来了。

白银市会宁县钟家岔村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联系村。双联行动启动后不久,经他牵线搭桥,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和钟家岔村牵手合作,开展了“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县村结对、同奔小康”的结对帮扶活动。

为了帮助钟家岔人开眼界,蓉中村将当地一批选拔出来的村民送到了福建实地培训。借着这一模式,在张智全的协调下,张滩村有10位年轻村民也搭乘上了这趟培训的“列车”,去蓉中村换起了脑筋。

“蓉中村既不靠海,又不靠山,全村2700人只有500亩土地,可村里一年产值有十几亿元。我们张滩村其实交通很便利,离高速公路近,又处于白银、平川区的中间地带,还有水、有地,为啥发展不起来,关键是观念上的差距,缺少爱拼敢赢那股劲。”25岁的蔺文举在培训了20天后,觉得一下“不一样了”。

“人家能成功,我们年轻人更应该闯一闯。”蔺文举告诉记者,他从蓉中村回来后,最近一直考察一个项目,靠着村里的蔬菜资源,准备办一个泡菜加工厂,当一回创业领头雁。

参加完蓉中村的实地培训后,24岁的张建华如今也琢磨着利用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电子商务平台,办一家网店,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推销出去。

一个个村子从来没有过的致富梦想开始放飞。正像这些年轻人言语中流露出的决心一样,双联行动,正培养着脱贫致富的种子,挖掘出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张滩人阔步奔向小康。

新闻推荐

烟洞村:双联升腾起的新希望

本报记者宋振峰“双联行动,给我们这个穷山沟把希望带来了。”一提起双联,靖远县乌兰镇烟洞村村支书郝明奎话语中总离不开“希望”一词。哪个烟洞村村民心里不感到有希望了呢?以往,提起烟洞村,靖远人都...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移民村的双联致富路)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