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白银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转型跨越

来源:甘肃日报 2014-03-29 19:03   https://www.yybnet.net/

白银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转型跨越

李保荣

曾经因资源枯竭而奋力转型的铜城白银,近年来,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到立市之本、兴市之基、强市之源的战略高度,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有机结合,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创出了一个“资源能源循环利用、重点行业循环先行、产业发展协同共生、政府引导多元推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通过凝聚全民共识、履行政府责任、整合资源能源、形成社会合力,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已从理念走向行动,由试点走向示范,“白银有色”模式列入全国循环经济60个典型模式案例在全国推广,白银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全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白银公司、稀土公司、靖煤公司、国电靖远发电公司、白银金奇化工等企业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白银公司被列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

(转3版)  

(接1版)

多级驱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近年来,白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有机结合,建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四大班子领导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积极组织实施《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以及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123” 行动计划,即围绕循环经济发展载体一个核心,突出行业和区域循环经济两个重点,建立完善科技支撑、政策保障、组织管理三大体系,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全面建设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服务业体系,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十一五”末相比,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均得到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689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5.48立方米,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3%,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由287天增加到334天,全市以年均8.7%的能耗增长支撑了14%以上的经济增长。

从单级发力到多级驱动,白银把发展循环经济、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有机结合,发挥资源能源作用,努力延伸产业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市上合理布局循环产业体系,延伸打造循环产业链条,引导培育循环骨干企业。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的机遇,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导向,按照生态化、循环化、特色化、集群化的要求,编制完成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节水发展规划,工业集中区规划、生产力布局规划等30多项专项规划,确立了“优势工业先行,特色农业并进,社会循环推广”的发展路径,重点谋划建设有色金属(稀土)深加工及新材料、化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三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和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4个百亿元循环经济产业,加快建设“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打造5个产业基地,培育35户骨干企业,规划项目265个,投资规模1377亿元,全面构建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引导培育循环骨干企业围绕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复合型能源、农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5个专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着力构建完善6大产业链,即有色金属(稀土)深加工及新材料产业链,实施白银公司铜冶炼技术提升、锌资源综合利用、铜铝导体新材料和稀土公司功能材料等项目,形成了有色金属多元合金、新型高效冷凝管、新型变压器带材、超薄铜箔、核聚变绞缆等一批高附加产品,昌源化工重铬酸钠制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长通超导电缆导体直供法国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和神舟系列飞船,郝氏炭纤维公司成为行业唯一全产业链企业,产能全国第一。稀土公司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控制稀土精矿的加工总量,强力推进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延伸发展稀土功能材料和应用材料,形成了稀土加工分离、稀土金属、稀土研磨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氯碱化工、热电联产等八大较为紧密的产业链,现可生产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200多个规格的产品,是中国稀土行业产品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也是中国稀土行业唯一能够实现稀土全分离的企业。化工产业链围绕银光公司10万吨TDI项目,上游在引进北方三泰公司配套生产氯气、氢气、烧碱的基础上,引进刘化集团配套生产硝酸、合成氨、一氧化碳,引进中鑫石化配套生产甲苯、二甲苯,引进阳明化工配套生产催化剂;下游引进甘肃兴业新材料等企业延长产业链,配套12万吨PVC项目消化副产盐酸引进东方钛业等企业对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已形成了以TDI为龙头,上下游配套的精细化工产业链,有效实现了产业间耦合和企业间产业链链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产业链,围绕建设火水风光发电互补的西部复合型能源基地,建成大唐、华电、中电投、中电国际等山地风电、光伏发电项目12个,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50万千瓦,其中风电46.45万千瓦、光伏发电9万千瓦。甘肃德祐100兆瓦光伏发电、鸿泰铝业百万吨铝合金产业链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型建材产业链,寿鹿山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宏达铝业10万吨铝型材等项目建成,凯斯瓷业高档墙地砖项目正在建设,银光双银、金奇化工等企业利用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生产蒸养砖、发泡保温板、油田固井减轻剂、纸面石膏板等产品,年消化工业废渣280万吨。装备制造产业链,培育尚德电机、甘肃亿维、甘肃容和等企业,初步形成风电叶片成套设备、矿用电器、专用车辆等产业。中科宇能风电叶片制造技术拥有该领域国内唯一自主知识产权。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依托马铃薯良种繁育、大型养殖企业,形成了“良种繁育—淀粉粉渣—饲料加工—养殖—生物有机肥”等农牧互补产业链,建成熙瑞、枣旺、桔瑞、赛诺、杰康诺、东方瓜园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玉米淀粉复合酶为国内首创,酵母核心产品、菊粉等生产技术国内领先。

2013年,3个千亿元产业链增加值164.93亿元,同比增长15.36%,占GDP比重35.5%;4个百亿元产业增加值19.44亿元,同比增长20.79%,占GDP比重4.18%。

市上还发挥大中型企业集聚和扩散作用,在全市重点培育了35户循环经济骨干企业。白银公司实施硬锌底铅提铟、露天低品位含铜废石综合利用、多金属矿尼尔森选金、渣还原造锍熔炼综合回收等项目,每年新增硫酸产量15万吨、铜500吨、铅锌4500吨,铜铅锌回收率分别达到97%、96%和98%以上。银光公司实施硫酸雾治理、TDI有机废渣焚烧、中水回用、锅炉脱硫除尘等项目,提高了三废综合利用水平。稀土公司实施冶炼尾气综合利用、稀土冶炼废水重金属污染防治、钕铁硼后处理切片、贮氢材料升级扩能改造项目,实现了有价元素回收利用。靖煤集团重组刘化集团,谋划煤制气项目,发展煤化工产业;推行瓦斯综合利用,靖煤公司大力实施低浓度瓦斯发电项目,建成西北首家总装机容量1.13万千瓦的瓦斯发电机组,累计发电20969万千瓦时,利用纯瓦斯11458万立方米,节约标准煤12.7万吨。实施热电联产项目,建成后集中供热面积将达到1000多万平方米,可取代市区230多台效率低、能耗高的小锅炉。

科技创新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步伐

近年来,市上以白银高新区为龙头,构建总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循环经济空间格局,在刘川工业园规划建设3.4平方公里稀土新材料产业园,液晶玻璃用高性能稀土抛光粉等项目投产;在高新区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生物经济园区,发展以生物医药、生物酶、生物发酵为主的生物制品产业;在银东工业园规划建设1万亩的西北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正在建设报废汽车、废旧农机拆解等生产线,打造辐射甘、青、宁等周边地区的资源再生利用产业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争取循环化改造资金1.63亿元,建设循环化改造项目19个,完成投资14.81亿元,白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批复实施白银西区、平川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推动科技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5万平方米生物医药产业园建成投用,入孵企业52家,二期装备制造产业园建成5.3万平方米;中集华骏、甘肃稀土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3年,“一区六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5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31.1%;完成工业增加值198.9亿元,同比增长17%;累计开发土地82.46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切实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白银公司铜冶炼渣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年处理铜渣140万吨,回收铜2.2万吨,成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渣选工艺中单系列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项目;阳极泥综合利用项目试产成功,形成综合回收黄金15吨、白银500吨的产能;引进北京富海阳光年产4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泰和石膏公司利用磷石膏和脱硫石膏年产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等项目,实施泰龙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年产30万立方米轻集料混泥土复合保温砌块、靖煤公司利用煤矸石年产1.1亿块免烧砖、倚通东盛公司利用工业废渣年产6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混泥土砌块和1.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等项目,加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力度,年消化利用工业废渣800多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由66%提高到73%,积极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建设12兆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后年可处理生活垃圾21.9万吨。

全民行动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城市

市上大力宣传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形成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全市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充分利用各类重要节会,采用多种方式集中展示国家循环经济白银有色典型模式案例以及园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成果。在第十五届北京科博会“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白银市被推选为“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

在城市,实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安全饮水、环境治理“四大民心工程”,开展“五城联创”活动,推进大环境绿化,年造林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7.57%提高到13.93%;平川区、会宁县、景泰县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污泥处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加紧建设,污水处理率由47.29%提高到64.65%;实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后日处理餐厨垃圾150吨,年产油脂1200吨、有机肥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678吨,无害化处置率由55.52%提高到83.72%;在农村,着力构建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循环型农业体系,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节水技术,全膜双垄沟播面积达到13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2万亩,年节水8843万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提高到0.55;推广配方施肥402.6万亩,年节肥8196吨;建成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25个,形成了废旧农膜回收—聚乙烯再生颗粒生产—再生塑料制品加工的循环产业链,靖远、景泰、会宁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项目被列为国家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由53.4%提高到83.9%;通过实施草粉发酵、秸秆饲料酶化处理、秸秆氨化等措施,形成了玉米种植—秸秆青贮—养殖业—基肥—玉米种植的种养互补生态农业产业链,靖远县被列为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示范区,全市年利用农作物秸秆达到216.7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由54.8%提高到74.6%;建成户用沼气10万户、大中型沼气15个,年产沼气1400万立方米。通过饲料化利用、直接还田、沤肥处理等措施实现了尾菜资源化利用,形成了尾菜—无害化处理—饲料(肥料)—养(种)植的生态产业链,尾菜利用率由46.7%提高到75%。在全社会,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培育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甘肃华鹭铝业、白银扎布耶锂业、白银公司等重点用能单位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先后引进鞍山荣信、北京龙威等外地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其中华鹭铝业公司实施6套净化风机高压变频器节能项目,年节电396万千瓦时;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实施5#汽轮机本体优化节能改造项目,年节能量折合标准煤7891吨;白银公司铜业公司与北京奥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谋划实施余热利用项目,白银扎布耶锂业公司与省节能总公司谋划实施节能环保煤粉锅炉改造项目。累计推广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56万只,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97%,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70多万平方米; 2013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8.2%,完成目标责任的184%。在企业,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77项,完成投资230多亿元;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小企业66户,淘汰落后产能353.2万吨;落实30户万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2011年、2012年两年累计完成节能量38.32万吨标煤,占“十二五”目标任务的67%;2013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1%,完成责任目标的36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5.35%,完成责任目标的133.75%。

新闻推荐

【先锋引领】靖远大坝村:转变思路产业兴

【先锋引领】靖远大坝村:转变思路产业兴靖远大坝村:转变思路产业兴本报记者李保荣盛夏时节,记者在地处黄河岸边的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的“国家级蔬菜科技示范园区”看到:绵延数千亩的连片日光温室在阳...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白银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转型跨越)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