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子发通讯员 王兴宁
靖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闻名陇上的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和全省知名的文化大县。
靖远文化底蕴深厚,汇集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靖远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9处。旅游资源极富特色,中国百大名寺法泉寺同陕西法门寺一脉相承,其石窟艺术与敦煌莫高窟颇为相似,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森林公园。
立足深厚的文化积淀,靖远县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培育文化品牌,创作推出文艺精品,锻造提升文化实力,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朝阳产业。
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0.62亿元,同比增幅48.4%,招商引资签约金额6.5亿元,到位2.23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21元,法人数达到108个,从业人数达到1590人。
政策扶持,高起点谋划高层次推进
靖远县委、县政府以广阔的视角,立足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高层次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县上出台了全面建设陇上文化强县、加快发展旅游业、农家乐等实施意见。筹资140万元,完成了6个文化园区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打造六张特色文化名片,重点建设六大文化产业基地。
每年划拨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全面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分类评估,指导帮助入选名录文化旅游企业找准定位,科学发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文化产业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干部考核体系。
突出品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发挥多元文化辐射带动效应,加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注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法泉寺、雪山寺民俗文化旅游节,高湾籽瓜节等一批品牌节会声誉鹊起。建成以虎豹口、鱼龙山、西征公园为主的红色旅游地理坐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摄影作品《民主当选》和秦腔剧《靖远起义》获甘肃省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乌兰》、《诗话靖远》、《苦子蔓》、《孤独的山麓》等书刊作品颇具影响。
50 家“农家乐”成为乡村观光旅游新亮点。建成“四馆一中心”、175个农家书屋、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集市、13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等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网络。
目前,全县初步形成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生态文化、民俗宗教文化竞相发展的格局。
文化招商,积极搭建四大平台
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大机遇,凝练储备145个文化发展项目。积极搭建项目、资金、人才、载体四大平台,把文化招商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务,吸引企业落户,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靖远与甘肃皓天时代房地产公司达成总投资1.2亿元合作协议,一期建设地上7000平方米的绿化生态运动休闲广场、地下8000平方米的环形商业街,二期正在论证之中。与靖远腾飞国际越野赛车公司达成5200万元合作协议,建成赛车观景休闲基地。成功举办2014“腾飞杯”越野汽车场地车王争霸赛和2014甘肃白银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遴选推荐益众演艺公司和华宇印务商社参加省、市骨干文化企业评选。
同时,开工建设投资2.6亿元的明清风格商业古建筑怡园靖远古城,以及鱼龙山红色旅游区、南华山文化生态产业园,建成法泉寺宗教文化博览园和嘏萃园生态园,撬动民间投资45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吕霞)5月5日,白银市纪委通报了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分别是:1.白银市疾控中心违规发放补助问题。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白银市疾控中心违规为干部职工发放加班、值班补助费1...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