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东正在制作丝编手工艺品。
图为刘东向记者展示手工艺成品。
图为刘东和女儿抱着一条“龙”向记者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本报记者杨涛文/图
一提起手工达人,你最先想到的是否还是那些常与木头、绸缎、丝线打交道的巧手们?但对居住在市区黄茂井村的刘东来说,这些都显得不够“任性”。如今,一根平淡无奇的铜丝漆包线,在他灵巧的双手下不断弯曲、变形,渐渐就变成了一件件造型美观、构思精巧的工艺品。6月25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与众不同的手工爱好者,看金属丝怎样“72变”。
黝黑的皮肤,消瘦的脸庞,中等的个头,这是记者见到刘东的第一印象。走进刘东位于黄茂井村不到20平方米的租住房里,一个方桌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金属丝编品,宛若一个微缩版的“大千世界”:惟妙惟肖的自行车;闲庭信步的凤凰;逼真炫酷的摩托车;喜欢动画片的,在这里能发现乌龟、兔子的踪影;爱好生活者,随手就能把汽车、古筝收入囊中。
小伙有妙手7分钟编成一辆自行车
“像这种小型的粗轮自行车,我7分钟就能编出来;这样的粗轮摩托车,我差不多能在3个小时左右编好……”刘东一边拿起工具和材料“秀”着自己的丝编手艺一边接受着记者的采访。
据了解,5年多的丝编生涯,刘东已记不清自己究竟做了多少小玩意,光是自己最熟练的自行车,他就做了近千辆。作为一名“熟练工”,小件的工艺品如自行车他只需要花7分钟便可轻松做成,而大件的如“龙凤呈祥”等由于结构复杂,有时也要花上3天的时间,仔细琢磨。“丝编是慢工出细活,同时又很考脑力,讲谋略,因为中间不能断,也不能后续拼接,所以必须在你做第一步时便能预期到接下来的所有步骤,以及成品的样子。比例尺寸很重要,不然做到后面发现铜丝不够用就满盘皆输,多了又很浪费,毕竟剩下的那点长度做什么都不够。”刘东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刘东用铜丝做造型时,那感觉就像在写连笔字,一根到底,三下两下一辆单车就编成了,颇为神奇。刘东告诉记者,实际上,这只是丝编工艺的其中一种做法,一根到底的工艺品,每一个部位都不能活动,想要有一部轮胎能转动的单车,就必须使用组装法,先把车架单独做好,然后再装轮胎。
据刘东介绍,这些个性十足的手工制品,除了按公斤计的铜丝漆包线等原材料外,使用的工具也很简单,一把尺子、几把钳子,很多作品甚至只靠双手便捏绕而成。“铝丝容易造型,编织小动物更传神;铜丝质感强,制作建筑物、交通工具等最合适。”刘东说,外人眼中复杂的自行车,自己只要7分钟就能完成。说着,他拿起一根铜丝,绕圈、插入橡皮轮、弯折……一辆自行车很快就诞生了。
工作之余恋上丝编手艺
据了解,1982年出生的刘东是靖远县北湾镇人,2008年春节后前往苏州一家外企打工,他一个月有着10天的休息时间。
“苏州是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市,我经常看到有很多人在街边摆售着一件件用漆包金属丝编制出来的精美自行车、摩托车等工艺品,这让我很感兴趣。”刘东告诉记者,最触动他好奇心的是,2010年5月,当室友从街边买了一些铝线手工艺品时,更激发了他的动手热情。“说干就干,我随即花了120元钱买来了3把钳子和几把铝芯漆包线来亲自‘研制\’。”刘东说,经过编了拆,拆了又编的反复试验,三四个小时,他的第一辆铝丝手编自行车诞生了,虽然外形很不养眼,但却激发了他很大的信心。
随后的时间里,他不断练手,不仅手编的自行车越来越完美,而且花费的时间由原来的三四个小时缩短到两小时,最后直到仅用10分钟之内。“我当时工作都不想干了,自己虽然在外企生产部车间当班长,4000多元/月的工资,但是压力比较大,我看到丝编工艺是个不错的经济来源,于是我就想跳槽。”刘东说,在发现自己的特长后,他很快便辞了职,专门潜心研究丝编工艺。一直到2010年国庆节放假,他用所购的材料已编出三四十件自行车、摩托车。除将多半现编现送给同事和朋友外,他将其余的作品拿到街头摆摊售卖,没想到两个晚上就卖了1000多元钱,这么一算,要比打工轻松一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成功“研制”出手编自行车后,刘东又开始进攻手编摩托车。为此,他先从网上购买了摩托车车模,然后又从市场上找到直径1毫米到8毫米的圆钢棒做弹簧用,经过2天的仔细揣摩研究,他又成功地编制出了他的第一件摩托车作品。
自学手艺闯天涯
“2011年和2012年,我每天下午5:30—9:00就在苏州的马路上摆摊,生意好的话一天能卖1000多元,纯利润就能达到800元。生意一般的情况下,利润也在100到200元左右,因为丝编的利润还是比较大的,100元钱的材料可以编制2000元钱的‘摩托车\’。”刘东表示,专职从事丝编创业后,一个月能赚三四千元,这相当于他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对于初次成功,让刘东对自己的丝编技术和未来市场充满信心。
采访中,刘东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制作丝编手工艺品,他专门租住在一个20平方米的车库里,并且带着自己的作品开始游走于苏州的各个旅游景区。“我当时选择售卖的地点是苏州平江路、寒山寺、灵岩山、天平山等,从住处每天要转乘多趟公交和地铁前往,之所以要选择这些地点是因为这些地段人流量大,像‘自行车\’一天能卖七八个,一天工资就出来了。”刘东说,苏州夏天梅雨期较长,一个月有多半时间在下雨,一到下雨街上人就很少,所以平均下来一个月最多能卖上10来天,但还是比他在工厂打工要挣得多一些。“在现场卖是一种享受,每次编出一个新品来,听到路人耳目一新的称赞声,心里非常舒服。”
记者通过采访得知,2014年春节后,为了照顾家人和孩子,刘东决定回乡发展,于是他把丝编的第二站选择在了兰州。“当时考虑工艺品在越大的城市发展空间就越大一些,于是就选择了家乡的省会。我每天晚上10点到12点,准时在西站、西关、天桥、隍庙等地段售卖,而白天就在解放门租住的平房里制作。”刘东告诉记者,由于兰州一些地段城管管理较严,他不得不打起了“游击战”,直到一名在西关十字地下通道口摆摊的摊贩转行后将自己的摊位让给他之后,刘东的位置才相对稳定了下来。
闯铜城期望美好生活
据了解,因为西北进入了严寒的冬季,2014年10月刘东回到了靖远北湾,帮家人种起了大棚蔬菜,这期间中断了手工编织工作。2015年5月初,为了照顾在白银的妻子和女儿,他从家里返回白银城区并租住在黄茂井村。
“我是5月4日到的白银,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然后给孩子做饭。晚饭后若是天气好便会出来摆摊,每天就卖两小时,最多的一次卖到过400多元。”刘东坦言,白银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和外地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他所制作的手工艺品价格都全部减半,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白银卖只是收了个手工费。
在问到在白银售卖的情况如何时,刘东说:“我最差的一个晚上卖了65元,6月份阴雨比较多,一遇阴雨天我就不能卖,不过这个月还是卖了3000多,应该说还是不错的。”据了解,刘东在白银售卖的地点是西山公园门口的人行道边,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去人流量大的夜市时,他向记者传授了经验:“去夜市,肯定是看的人比买的人多,选择西山公园附近是因为这片有几个高档小区,消费人群的层次较高,所以在这里还是能捕捉到中高端的客户。”
谈到将来的打算时,刘东说,自己当初从事丝编只是爱好,是一种心情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但是现在他要把它当做人生的事业来经营,要把它当做真正的主业。“如果白银市场好的话,我就开个手工业品的小作坊,可以招收学生,免费提供材料和传授丝编技艺。如果市场不好的话,我就利用孩子放假的时间去平川、天水、兰州等省内各地售卖。”刘东表示,他目前通过网络也认识了一些丝编同行,每有新的作品出现,大家都会一起交流进步。
采访最后,当记者问及今年有什么愿望时,刘东这样告诉记者:“我的愿望就是能在白银买一套房子,做一个城里人,真正地融入城市。”
新闻推荐
图为消防人员正在紧急救援被困人员。本报记者李琴琴摄本报讯(记者李琴琴)近日,位于109国道靖远县北滩乡杜寨柯交警中队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车追...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