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工作的意见》(甘发〔2015〕9号)精神,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加快推进白银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紧盯到2020年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坚持城乡一体化与***相融合、区域开发与到村到户扶持相结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推动扶贫政策向贫困村倾斜、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打好***攻坚战,真扶贫、扶真贫,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对象精准
1.实名建档立卡。以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3个片区县为主战场,兼顾白银区、平川区2个“插花型”贫困区,瞄准建档立卡的295个贫困村、6.65万贫困户、28.59万贫困人口,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掌握基本信息,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落实乡村建档立卡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大数据库,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加强政策衔接,实行脱贫销号,将返贫人口及时列为扶贫对象,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2.摸清需求清单。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区分因灾、因病、因残、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
3.制定脱贫措施。找准贫困群众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制定详细可行的脱贫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业,明确进度、倒排工期,确保项目资金、帮扶力量和监测评估到村到户。
三、目标精准
4.明确阶段目标。从2015年到2020年,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的阶段安排,紧紧扭住贫困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这个核心,确保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步推进扶贫开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前三年集中攻坚,每年稳定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以上,到2017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00元以上,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后三年巩固提高,到2020年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5个县区实现整体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制定脱贫计划。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专项规划。依据各县区扶贫攻坚任务、工作难度、扶贫成本、资金投入等因素制定减贫计划,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时序。市上制定到县到村到户到人的减贫计划,县区制定具体到村到户到人的实名制减贫计划。
6.对接全面小康标准。把全市扶贫攻坚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涉及农村的主要指标相衔接,并根据国家、省上“十三五”扶贫规划和***工作的新要求精准对接并及时完善有关指标体系,细化落实具体措施办法。
四、内容精准
7.完善基础设施
(1)道路硬化。积极争取建制村通畅工程、“美丽乡村”示范村村组道路建设工程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项目,到2017年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乡有等级站、村有汽车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网络全覆盖;对有条件的建制村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其它建制村村组道路逐步实现砂化。到2020年全市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养护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支持产业基地田间道路建设。逐步建立通村道路维修养护机制。
(2)饮水安全。2015年解决66个贫困村、14459户、6467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6年解决121个贫困村、28585户、12921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7年解决13620户、57092人的自来水入户问题;到2020年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使贫困群众都能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靖远讯靖远县以创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为契机,按照打造三大园区、五大循环经济基地、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目标,保增长、调结构,着力实施11项重点工程,大力培育14户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全县工业...
靖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