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正楠
在集中力量和优质资源办教育的前提下,撤并学校、高中集中在县城办学的发展模式,加重了一些边远村庄农村居民的教育负担。有调查显示,因学致贫已成为甘肃省一些农民返贫的主要因素之一。又到一年毕业升学季,如何确保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减轻农民负担,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无奈的因学返贫
尽管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但胡秉琴脸上并没有露出笑容。
胡秉琴是景泰县草窝滩镇西和村村民,丈夫在县城建筑工地打工,胡秉琴除了经营家里的5亩玉米之外,还帮村民摘枸杞挣钱。目前,胡秉琴的两个孩子除学费由家里供应外,其他日常支出都是依靠带家教、勤工俭学和奖学金所得,因为贫困的家庭再也拿不出钱供养他们了。
走进胡秉琴家,记者看到,已经开裂的墙缝被透明胶层层的粘着,房子的装修都是十多年前的。“房子在去年11月的地震中成了危房了。两个孩子正上学,没有能力重建。”胡秉琴说。
胡秉琴家的砖瓦房已有好些年头了。孩子上高中之前,她家的经济条件在村里属于中上水平,孩子在县城上高中后,花费直线上升,全家一年的收入都花在了两个孩子上学上,她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虽然两个孩子花钱节俭,但高中一年下来也要近万元。”胡秉琴说。
胡秉琴现在最大的期望是孩子毕业了能有个好工作,那样,她家的生活就会慢慢好起来。
靖远县刘川镇金川村村民宁守乾种了8亩地,同时还养了50多只羊。尽管年收入还算不错,但他家依然是村里的贫困户。导致宁守乾贫困的根源是两个孩子正在上高中,一个在靖远县城,一个在白银市区。“孩子上学太费钱了,两个孩子上高中一年得花3万元。”宁守乾说,去年养羊收入2万多元,种地收入1万元,全部供孩子上学了。
记者在甘肃省部分农村走访了解到,随着乡村教育格局的调整,一些农村孩子上学的成本不断增加,很多家庭的教育支出大幅上涨,特别是孩子考上普通高中的家庭,教育支出成倍增加。教育负担沉重,成为部分农民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进城上学的背后
自从去年9月儿子在白银市上高一以来,白银区四龙镇农民许才旺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楼房,让家里人进城做饭照顾儿子。“为让孩子能够专心学习,吃的住的好一些。”许才旺说。
但今年初,许才旺把租来的房子中的一间,又租给了别人,当起了二房东。目的就是能分摊一些房费。“孩子上学一年仅房租就要6000多元。”他说。
孩子刚在会宁县城读完高三的会宁刘寨村民牛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在县城上学,房租和伙食费下来,一年在1万元以上。
采访中,很多村民告诉记者,由于高中撤并,多集中在县城办学,农村孩子想读高中就只能进城。对依靠种地、搞养殖和打工谋生的农民来说,教育支出占去了家庭年收入的大部分,为供孩子读书,有人甚至不得去借债。“考不上高中让人担心,考上了又担心上学的花费。上一年普通高中的花费和上一年大学的花费相差不多。”有村民说。
记者了解到,因为进城上学,农村孩子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花费已远远超过了城市孩子。某县城公职人员刘先生每年5月份都会接到农村亲戚的求助电话,让他帮忙给在城里上学的孩子借生活费。“这个时候地里还没有什么收入,等到夏收过了,农产品卖了村民才有收入。”刘先生称,他身边从农村出来的同事、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上普通高中的时候,学校都设在乡镇上,那时,虽然教学质量比不上城里,但吃住都在家里,除学杂费外,基本没什么花费。
农村亟待教育减负
集中力量和优质资源办教育,撤并调整学校布局,在让学校基本办学实力大增的同时,也让部分农村学生不得不接受高成本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在高中生进城上学的同时,在一些边远山村,村民们也把正在上小学或初中的孩子转到乡镇上就读,导致山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留下就读的大多都是贫困户的孩子,教师基本变成了“家教”。“以前,村子里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现在听不到了。”静宁县界石铺镇崔岔村支书赵文学说。
高成本上学让一些农民因学返贫。静宁县界石铺镇在上河、崔岔、祁岔、魏湾4个村共有贫困人口468户2138人。这些贫困人口中,因学致贫的共112户,占23.9%;景泰县有关数据显示,全县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为2109户844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3%。
针对因学返贫,甘肃省出台的《关于扎实推进***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教育扶贫。在学前教育方面,着力扩大教育资源,对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改善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对贫困家庭本科、高职(专科)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8000元以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贴息贷款,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对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院校免除学费和书本费,并给中职学生每生每学年发放2000元助学金。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精准到县,实施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建立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机制,对贫困家庭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职业院校毕业生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联系东部地区企业为贫困家庭毕业生定向提供就业机会。
为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甘肃省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实现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
但是,目前甘肃省针对普通高中农村贫困学生的相关扶持政策相对较少。为此,有关人士建议,在现有教育格局下,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应逐步探索对农村孩子上普通高中进行免费,建立多渠道的资助奖励体系,从而减轻农民教育上的负担。
新闻推荐
培养产业富民“领头雁” ——白银市组织50名村党组织书记赴山东“取经”侧记
本报记者高子发通讯员魏邦国盛夏的山东寿光,田野里满目果园菜地。寿光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著名蔬菜之乡,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举办城市,蔬菜种植水平始终在全国前沿。“勤劳不能致富,只能解决...
靖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