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桩重点工程落户投产,一个个公益项目竣工受益,一项项发展政策“把关”到位……恢复建市3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励精图治、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坚持改革开放谋求跨越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抢抓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为白银市转型振兴和突破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主动谋划争取支持
30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市发改委突出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解难事的职能作用,以战略眼光谋划长远发展,切实把政策转化为项目、转化为投资。白银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型转型城市、甘肃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并被纳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0年以来,累计争取到国家和省级发改系统资金73.55亿元,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市发改委把规划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制定了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的意见。“十二五”以来,全市共编制完成各类规划125项,其中2014年完成23项。在综合性规划方面,编制完成生产力布局、开发区总体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白银段建设等规划;在区域规划方面,配合国家和省上编制完成兰西格经济区发展规划,完成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专项规划方面,编制完成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金融业发展、城区市场建设发展等规划,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划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产权多元化改革成效显著,白银有色集团与中信集团成功实现战略重组,靖远煤业重组长风特电,中铝集团控股红鹭铝业组建华鹭铝业公司,长通集团政策性破产工作顺利完成,白银公司、靖煤公司、银光公司等7家企业成功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并公开了市发改委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承接了省政府下放市级的12项项目核准权和11项价格制定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修订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出台了下放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权限的决定,将省上下放到市级的5亿元备案权限,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且政府投资比例不超过40%的投资项目、安排政府投资2000万元以下以及自筹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区,并给予国家级开发区一定的备案权;投资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核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减为15个,备案时限由3个工作日缩减为1个。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制度改革,建立了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实现了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将工业用气和商业用气合并为工商业用气。
着力推动转型升级
市发改委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开发方式,推进产业升级,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城市转型的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以有色金属(稀土)及深加工、化工、能源和先进高载能三个千亿元产业,先进装备制造、陶瓷建材、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四个百亿元产业为核心的“3+4”产业集群,全市工业呈现出传统产业迅速提升,接续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结构优化、多元并进的发展新格局。白银市热电联产、白银公司锌冶炼资源综合利用、华鹭铝业出城入园等项目有序推进;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公司和白银中科宇能科技公司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攻坚战骨干企业;银东工业和银西商贸物流园区、白银公司铁路物流、中进大西北国际商贸物流园、鼎丰物流园等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甘肃郝氏炭纤维公司成为行业全产业链企业,产能居全国第一。中科宇能公司风电叶片制造技术拥有该领域国内唯一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白银高新区建成,被评为2011年中国十项重大科技工程进展之一。白银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最具成长力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牢固树立“经济工作项目化”的理念,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3341”项目工程,纳入全市“3341”项目工程管理储备项目1685个,总投资4965.8亿元。切实加强项目的谋划、储备、论证、实施和监管等工作,一批利在长远的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和省上支持,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靖远双永供水工程、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工程、兴电灌区齐家大岘隧洞除险加固、靖会工程甘沟干渠改扩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顺利实施;白银公司铜冶炼技术提升改造、锌冶炼资源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刘化25万吨硝基复合肥等产业链项目顺利推进;包兰铁路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亚行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成功争取。
全力抓好园区建设
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平川中区经济开发区、靖远刘川工业集中区和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小变大。重点打造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会宁、正路工业园在内,总面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9.8亿元,开发土地面积91.69平方公里,先后引进项目534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9亿元,解决就业7.02万人。经过近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一区六园”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全市产城同化的拓展区、自主创新的带动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城乡安全饮水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四大民心工程。“十一五”以来,全市共筹措资金45亿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14.5亿元,完成了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银光公司硫酸雾污染治理等125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削减二氧化硫10万吨、化学需氧量5400吨,年减排工业废水650万吨;每年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净增1个百分点,达到13.93%。空气优良天数从2006年235天增加到2014年的309天,黄河白银段水质满足二级标准要求。
牢固树立循环思路
先后引进建成循环经济项目187个,完成投资497亿元;35户循环经济骨干企业中6户被列为省级示范企业,“白银有色”模式入选国家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在全国推广,靖远县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白银市和白银公司分别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累计实施“双百工程”示范基地项目27个,完成投资35.4亿元。白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35个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29个,完成投资35.54亿元。2014年,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中国甘肃循环经济国际博览会在白银市成功召开,白银市“资源能源循环利用、重点行业循环先行、产业发展协同共生、政府引导多元推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广泛认可。
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十二五”以来,累计向上申报争取到社会事业项目200个,总投资9.65亿元,争取到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4.97亿元,新改建校舍15.64万平方米,建成中心乡镇标准化幼儿园15所,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9所,新建村卫生室125个,市精神卫生中心综合住院部、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等建成投运。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1项,涉及3750户、17241人,总投资3.86亿元,争取到国家易地搬迁专项资金9921万元、省财政预算内资金2101万元;累计安排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6项,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8581万元,新修乡村道路329.31公里,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9万亩。
新闻推荐
靖远讯(特约通讯员马振敦)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意大利陶瓷生产设备,号称“西北第一窑”的恒大自动化陶瓷墙地砖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3.95亿元,一期工程2条生产线完成试生产,目前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