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白银市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白银区武川、强湾两个乡的上万名群众陆续进城安居。同时,在其他县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在逐年激增。
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前全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近10万人,其中30%左右的人主要从事个体商贸、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等经营活动,其余农民工则散布在建筑、制造、工贸等领域,从事生产、服务等工作。
近年来,市国税局结合各项减税降税政策的落实,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多策并用替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开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引导农民工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经过不懈努力,农民工群体俨然成为白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股新兴力量。
工作人员为群众发放税收宣传材料
工作人员在纳税人学校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工作人员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办理涉税事宜
重服务千方百计创便利
简政放权注活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前,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优惠等与农民工创业就业直接相关的税收政策,需经税务机关备案核准方可享受,行政审批事项繁多、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的创造活力。简政放权后,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各类税收优惠办理前移至办税窗口,办理时限比原来平均缩短60%。在全市7个办税服务厅设立“农民工办税绿色通道”,全面推行“免填单”“预填单”“一次报送,多次使用”等简政放权手段。会宁县福康养殖有限公司的会计老王对此感受颇深。他谈到,以前申请减免税备案登记时,光填写资料就要多半个小时,现在好了,取消备案核准,办税时间由原来的几个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几分钟,实实在在方便了纳税人。
三证合一提质效。自2015年6月5日,白银市第一份“三证合一”证件在市政务大厅工商登记窗口发放以来,已先后为农民工发放575份综合证件。2015年初,市国税局积极与工商、质检、地税等部门沟通协调,牵头建立了部门间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形成了“三证合一”工作统筹推进、同步实施的工作合力。该项工作的促成,有力的简化了新设企业的办事流程,及时解决了农民工缺乏工商、税务、质检登记专门业务知识的燃眉之急,真正为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了便捷服务。
定向服务促发展。随着“互联网+”概念的落地与普及,互联网带动农民工加速创业的步伐逐渐加快。市国税局主动对接农民工电商需求,精准定向送服务,引导电农民工电商做大做强。通过微信平台与农民工进行互动交流,为其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申报、优惠政策及电子商务涉税业务的宣传培训。量身定制纳税辅导,针对农村电商企业零散经营、核算制度不健全的现状,发放税企联系卡。启动定向跟踪服务,对电商登记、开业、认定、运行等环节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主动上门听取涉税诉求,为农民工利用电商创业量身打造个性化服务。目前,靖远县已入选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西北大磨房、北方菜业等由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入驻“淘宝白银分馆”,农民工利用网络拓展经营的已近2成,网络零售额增长26%。据统计,全市电子商务公司中由农民工创办的6户。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1户,互联网和相关服务1户,零售业4户。
勤宣传税收政策进万家
借力多种平台,持续宣传政策。在每年的“税法宣传月”和“12·4”宪法宣传日活动中,白银市、县(区)两级国税部门在人口密集区域建立了宣传场地,设置了专门版块,重点宣传与农民工、社会低收入群体有关的税收政策。同时,白银各级国税部门不断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作力度,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广泛宣传税收政策。通过在全市各乡镇设立广告牌、宣传栏以及悬挂标语、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涉及农民工创业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延伸工作触角,开启绿色通道。白银市从事蔬菜销售的个体户中6成以上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自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出台后,市国税局积极行动,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本地各大集贸市场、蔬菜超市以及社区蔬菜便利店,宣传增值税减免政策。2014年全市全年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1031.09万元。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2214.58万元。
抢抓时间机遇,服务小微发展。在月销售额3万元以下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出台后,市国税局立即利用12366短信平台、税企QQ群、微信等媒体平台,及时向广大纳税人进行政策宣传。2014年,市国税局为20962户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共计4821.26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87.7万元。截至2015年7月底,共为23862户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2966.32万元。在这些小微企业中,农民工所创办的企业占4成以上。
巧搭桥“说媒拉纤”解难题
“税易贷”,解决农民工资金忧。市国税局将“税易贷”作为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促进依法诚信纳税的重要举措,及时将近年来纳税信用级别较高、纳税信誉较好的农民工所创办的企业推荐给签约银行,协助签约银行对其进行资金扶持。同时,还帮助合条件农民工企业及时了解“税易贷”产品,配合银行做好“税易贷”发放。截至2015年7月31日,全市诚信纳税企业通过“税易贷”已累计享受小额担保贷款71402万元。其中,近6成为农民工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税易贷”悄然成为白银市扶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促进依法诚信纳税、实现税银企多方共赢的重要举措。
不遗余力,助农民合作社大发展。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便于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便于农民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农产品,便于农民信息技术服务。近年来,市国税局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遗余力、持续引导,先后在纳税人学堂专门举办了6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纳税辅导培训班,参训人员500多人次。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农户进行纳税辅导,开展全程式涉税服务,重点讲解税收优惠政策和发票管理的有关内容,让农民工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一对一的辅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账务账簿,帮助规范财务核算,熟练掌握涉税业务技能,规避涉税风险。
巧妙协调,使农村残疾人不掉队。在日常税收政策辅导活动中,白银市各级国税部门积极向企业宣讲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安置残疾农民工。针对部分残疾农民工行动不便的现状,市国税局对残疾人新办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税务登记、减免税等涉税事项实行首问责任制,并落实全程代办,电话预约和上门送达等方式。近年来,共帮助86人次残疾农民工成功就业。
真帮扶助推农村新发展
认真帮扶,***,助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近年来,市国税局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工作精神及要求,积极衔接落实省、市***方案,3名驻村干部已于7月20日前全部入驻靖远县兴隆乡小川、营坪、川口三个帮扶村开展工作。截至8月15日,该局已先后为联扶村送去近12万元的科技图书、电脑、化肥、小型水利设施等物资,出资6万元帮助小川村修建村委会和村级道路,出资17万元帮助大庙村新建村委会,出资15万元为马尾村修建了卫生所,出资4.5万元为大庙小学修建了一眼水窖。
白银区水川镇农民张种业是享受到国税部门倾心帮扶的众多农民工中的普通一员。
回乡创业前,张种业一直在广州虎门的一家服装加工企业打工。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2015年7月,他返回白银,在白银义乌商贸城租了一间铺面,专门经营外贸服装。
创业之初,张种业的心里一直有个疑虑,因为他经常听别人讲:做生意办证很麻烦,要办齐营业执照、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这三个证件,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行的。同时,开店还需要上缴数量不少的税款。在真正的办证过程中,张种业的证件办理得非常快,他前后只跑了两次就办结了所有证件。
拿到证件后,国税部门在综合考虑张种业的店铺面积、农民工身份等诸多因素之后,将他的增值税月定额核定为9000元。这个标准使张种业具备了不用缴纳增值税的条件。他原本以为做生意交税是天经地义的,没想到在他那儿都不用缴税了。
现在,农民工张种业逢人就讲自己的办证经历,直夸现在的税收政策好,国税局的干部的心里装着农民工兄弟……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白银市国税局在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税部门干部的工作成效体现在那一位位成功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民工的笑脸上,体现在那一个个顺利办结创业证件的农民工的笑容里,体现在那一句句出自农民工口中的溢美之词……
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调研
新闻推荐
白银市平川区大同煤矿的税务登记证(正、副)本,税号:620403789637198,发证机关:白银市平川区国家税务局,不慎丢失,声明作废。白银市平川区大同煤矿的一般纳税人资格证,证号:620403789637198,...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