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单手握麦秆 拼出致富梦——靖远残疾农民杨耀奎传承麦秆画的故事本报记者 刘俊 施耀花 窦永通 文/图

来源:白银日报 2015-10-20 08:27   https://www.yybnet.net/

杨耀奎点评学员作品

杨耀奎在制作麦秆画

杨耀奎的麦秆画作品

杨耀奎的麦秆画作品

多年前,因一次不幸失去了右手,右腿也严重受伤,身残志坚的他却能用农村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麦秆,粘贴出古朴典雅、精妙绝伦的麦秆画;虽然自己并不富裕,却依然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了培训班,免费向附近农民培训麦秆画制作技艺,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他就是靖远县刘川镇金川村的杨耀奎。

晚秋的一个早上,我们慕名来到靖远县刘川镇的一方职业技术学校。乱蓬蓬的头发、一身略显破旧的工作服,初次相见,很难相信,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就是赫赫有名的草根艺术家杨耀奎。

简单寒暄后,当我们走进职校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整墙整墙的挂画。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观之层次有致、纤毫毕现,触之光滑细腻、温润如玉,画工十分精致。大大小小的挂画摆放在室内,那气势真叫一个大,让你又不得不感叹民间艺术的神奇。“这就是麦秆画,用麦秆制作而成。”杨耀奎憨笑中介绍说。

杨耀奎看着他的作品说起这些年的感受:“走过的风风雨雨,虽然很难,但终归能走到了家,走出一个让我感觉到温暖、满足的结果。”杨耀奎告诉我们,麦秆画又名麦草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块瑰宝,源于隋唐时期,曾是宫廷御用的工艺品。制作麦秆画就是要实现传承这一古老技艺,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梦想,是他的中国梦。

然而,杨耀奎走出的这条成功之路却充满了曲折并令人心酸。

那一抹动人的色彩

今年41岁的杨耀奎,从小就喜欢民间工艺品,书法、绘画都是他的至爱。接触麦秆画,则因一次偶然。有一年,性格倔强的他,怀揣着26块钱去山东寿光学习糖人的制作技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民间老艺人的家里见到了麦秆画,那逼真的画面和古老的技艺深深地吸引了他。最终,他下定决心要拜那位民间老艺人为师,学习这门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杨耀奎的麦草画制作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蒸、熨、烫、烙、刮、贴、剪、粘等10多道工序样样精通,制作出的麦草画工艺品功力深厚、风格独特,

“麦草作画最大的优势是保留自然的光泽度。”杨耀奎介绍,他的麦秆画创作吸收融合了剪纸、版画等艺术手法,制作工艺更为复杂,要经过蒸、煮、漂、染、刮、拼、烫、切、贴等近多道工序,充分利用麦秆自然光泽和细腻纹理的独特效果,并与表现物体的机理巧妙结合,展现独特的艺术神韵。大气传神的秸秆画,杨耀奎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他的手中徐徐绽放,成为自己的人生中那一抹最动人的色彩。

出自杨耀奎手中的麦秆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鱼虫,在他的精雕细琢下,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古朴典雅。就这样一位民间艺术传承人,却在29岁的时候遭遇的一次不幸,失去了右手,右腿也严重受伤,对于正在追求艺术梦想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并没有因此气馁,风雨飘摇的时候,妻子谢香红给了他最坚强有力的支持。

杨耀奎无不自豪地对我们说,我的妻子是微信朋友圈“摇朋友”摇来的。

正当杨耀奎走入人生低谷的时候,同样命运多舛的谢香红在千里之外的江苏与杨耀奎在微信上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杨耀奎跌宕起伏的人生深深吸引了谢香红,两个有缘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美满的婚姻为杨耀奎的艺术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经过一段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我们来到位于金川村杨耀奎的家中。十几平米的房间,一张破旧的桌子,些许画画必备的工具,一张床,许多随手摆放的画稿,这就是杨耀奎的画室。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墙上贴的他的书法作品“自强不息”,正是他最真实的人生写照。盛邀下,杨耀奎用左手为我们展示了麦秆画的制作流程。他介绍,就拿这朵牡丹花来说,它分了三步,第一步要剪一个大轮廓,第二部小轮廓,然后把这个小轮廓粘接,然后是花蕊、花叶,根、藤要把握住有层次感。制作一幅麦秆画,要经历从构图到分解、到拼接、到装裱等多道工序,小幅作品要制作3天半,大幅作品则要十几天。拿杨耀奎的话说,干这活,要有耐心,守得住寂寞。

身体上的伤痛困扰使杨耀奎受尽了肢体和心灵上的痛苦,长时间在桌前剪贴麦秆画,站起来的时候整个人都失去了知觉,这时妻子谢香红成为他最坚强有力的右手。每每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互联网和qq上成功卖出,收入虽然不多,杨耀奎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因为这份心血真的没有白白付出。金川村两委会在全力支持杨耀奎做大做强麦秆画市场的同时,还利用互联网销售,在淘宝等平台开设网店,积极拓宽销售渠道,让麦秆画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生活好了也别忘了帮一帮别人

作品有了,生活好了,如何更好地传承,这可愁坏了杨耀奎。就在这时,多年未见的发小,一方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马小云与杨耀奎不期而遇,马小云看到杨耀奎的实际状况,两个志通道合的人一拍即合。马小云当即决定,让杨耀奎到他的职业学校开设培训班,培训费用由他先行垫付,免费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农闲的时候做一做,学一学麦秆画,带来一定的收入。从此,杨耀奎倾心传授麦秆画的制作工艺。目前培训班共招收学员140多人,虽刚起步,一个月下来,这些学员除设计构图外,基本能够独立完成每一种工艺技法。

杨耀奎的无私付出赢得了学员们的心。听说市里的记者到职校采访,学员王鹏兰、刘怀英连忙放下地里的活,赶到职校向我们倾诉对杨耀奎的感激之情。“杨老师可是个大好人喽,让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挣钱技能,好心一定有好报。”她们告诉记者。

“生活好了也别忘了帮一帮别人,我就是想把大家都教好,使他们都掌握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技术,让麦秆画走遍全中国比什么都高兴!”杨耀奎说。

当我们结束本次采访驱车离开刘川镇,看到杨耀奎和马小云向我们挥手告别的身影渐行渐远,耳边不由回响起《父老乡亲》那首歌。“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我养大,风雨中教我做人……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我们为杨耀奎一路走来历经的艰辛与磨炼而动容,深信他的致富梦,离实现的那一天越来越近了。

新闻推荐

靖远县为爱国书法家陈国钧立碑

靖远讯近日,靖远县书法家协会和乌兰镇人民政府牵头为陇上爱国书法家陈国钧先生刻石立碑,以缅怀陈国钧先生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陈国钧字子身,号西岩,晚年自谓逸园老人。1872年...

靖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单手握麦秆 拼出致富梦——靖远残疾农民杨耀奎传承麦秆画的故事本报记者 刘俊 施耀花 窦永通 文/图)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