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抢抓机遇谋发展 产业富民谱新篇 ——靖远县兴隆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5-10-23 21:28   https://www.yybnet.net/

□刘党部孙芳芳  这是一个长期与干旱贫穷奋争的乡镇,这是一个即将实现黄河水滋润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的乡镇。这里虽然远离县城,但在党的***、精准脱贫政策的支持下和各类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撑下,发展的脚步却在加快迈进。近年来,从双永工程上马到建成通水,从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移民搬迁工程实施,从培育富民产业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到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从加强改进党建工作方法到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靖远县兴隆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可谓是页页见辉煌,笔笔能圈点。

兴隆乡位于靖远县北部,总面积160平方公里,是一个山区干旱乡镇。驱车进入距靖远县城115公里的兴隆乡境内,只见以梯级种植为基础形成的特色农业产业分布带布局鲜明,沿河的大庙、营坪等村香水梨、大枣、苹果等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大庙香水梨”品牌成为特色种植业的代名词,一些有实力的小微企业大显身手,参与其中进行开发、加工、包装,延伸了产业链。而依靠靖远羔羊养殖地域特点和质量优势,大力发展起来的羔羊养殖已形成气候,成为全乡特色畜牧业的最大亮点。以新民、小川二阴山区示范引导种植的党参、黄芪等中药材也喜获丰收,成为产业结构调整路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背后是近年来靖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扶,更是兴隆乡党委、政府结合全乡实际,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调整发展思路,谋求可持续发展,以实为先,务实苦干的成果。

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后劲

提起兴隆乡近年来交通状况的变化,川口、大庙等几个村的群众感触最深。川口村村民李有国说:“以前我们这里的路有些地方架子车都拉不过去,要人担畜驮。粮食都比川区村要低卖些钱。由于条件差,娃娃娶媳妇都是老大难。现在出门就是公路,还有班车,啥都好说了。”2013年省发改委安排项目资金500万元,省工信委协调省交通厅安排道路建设资金100万元,建设川口至大庙公路,2014年川口至大庙12公里硬化道路全线贯通。

路的变化只是兴降乡基础建设的一个缩影。

该乡党委、政府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的思路,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全乡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抢抓双永工程上马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汇报争取项目,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组织实施了一批扶贫开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等方面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可以说,自2012年至今的几年时间是兴隆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项目最多、发展最快,人民生产生活改善最大、最好的时期。

将时间定格在2015年,今年以来该乡突出兴水移民,全力配合双永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了怀星川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完成旱变水7240亩,新打水窖240座,衬砌渠道12公里;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向腰站移民新村搬迁,建成安置院落185套,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个、羊圈135个,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组织实施整村推进、“一事一议”、农业产业技能培训等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达到1241万元;新修梯田3000亩,组建扶贫互助协会3个,争取落实互助资金45万元。积极争取省市双联帮扶单位支持,省工信委帮扶资金35万元,修通大庙村道路5公里;市国税局帮扶资金23.8万元,对大庙村委会办公阵地进行了改扩建,为大庙学校修建水窖1座;县上联系领导协调资金3万元,维修启用了石羊、中川机井,解决了两社群众人畜饮水困难。按照“一线一景、一乡一景、一村一景”的要求,全面完成了1.2万亩荒山造林面积的补植补造、500亩经济林、100亩房前屋后绿化及60亩公路林建设任务。

特色产业激活农村经济

兴隆乡马尾村是当地有名的香水梨出产村,该村的香水梨香甜可口,畅销省内外。每年十月份左右,外地来兴隆乡的香水梨商贩络绎不绝,香水梨购销专业合作社更使马尾、大庙香水梨的销售迈出了新步伐,较好地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2007年11月,合作社冷藏的香水梨经林业部门推荐,报送兰州参展的“大庙香水梨”荣获“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展览交易会银奖”。

坚持“产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近年来,兴隆乡着力培育和发展具有该乡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像马尾村这样的特色产业村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走活了该乡乡域经济发展“一盘棋”。

“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优化资源配置,是形成特色乡域经济的活力之源。”兴隆乡党委书记陈瑜山对记者说。

兴隆乡属干旱半干旱山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糜谷、洋芋、玉米、豆类等为主,产业以香水梨、枸杞、中药材、草食畜牧为主。2014年,全乡农牧业总产值6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0元。面对乡域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不优的现状,该乡党政一班人不等不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草则草”的种植要求,不断优化调整境内农业区域布局,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大农业科技进步力度,增加当地群众收入。一是特色林果业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以来全乡在沿黄灌区大庙、营坪等村不断扩大香水梨、大枣、苹果、核桃等特色林果种植,新增香水梨种植500亩、核桃500亩、大枣200亩、苹果100亩;在川口、小川新增枸杞种植面积500亩、文冠果500亩,全乡林果面积达到8200亩。二是积极示范引导中药材种植。全乡在新民、小川二阴山区示范引导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种植,发展种植面积800亩。依托省农牧厅经作站在川口村建立了甘草良繁基地,扩大甘草种植面积8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充分发挥全乡羔羊养殖地域特点和质量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全乡羔羊规模养殖户达到38户,羊只饲养量达到2.26万只。同时,积极引导群众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饲草饲料+经济作物”的多元结构转变,在退耕还林区连片种植紫花苜蓿,在灌区推广林下套种紫花苜蓿的发展模式,推进了饲草业蓬勃发展。

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富了当地农民的腰包,也激活了农村经济。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兴隆乡属省级贫困乡。全乡现辖8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人口3291户11730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条件落后,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全乡8个村均属建档立卡贫困村,目前建档立卡需要脱贫人口1102户4948人,贫困发生率为42.18%。

面对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兴隆乡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精准脱贫”的总要求和“挂图作战”的总体思路,瞄准八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紧扣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不断创新扶贫理念,转变扶贫模式,改“输血”为“造血”,深入实施***工作计划,着力找准“穷根子”,脱掉“穷帽子”,推动了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融合纵深发展,使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据了解,根据乡村实际和扶贫对象的需求清单,兴隆乡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核心,积极调动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的积极性,围绕“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精准谋划,积极开展“五定五有”工作。同时,该乡有序推进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向腰站移民新村搬迁,已安置移民1户385人,计划2016年对298户困难群众全部完成搬迁。川口村第五期平田整地项目加快推进,可整理开发土地1600亩。积极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和“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泉水截引工程和防洪护坝。积极组建增信服务有限公司,确保互助资金良性运行。下一步,该乡将在道路硬化、土地整理、集镇建设、小型水利、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争取力度,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此外,今年县定的12家帮扶单位、310名联扶干部与该乡贫困户已全面开展了入户和帮扶工作,市国税局落实帮扶资金5万元对小川村委会进行维修改造;落实帮扶资金4.8万元,新建营坪村金坪社大滩上水二级泵房1座,并配套相关设备;省工信委落实电脑10台,改善各村办公条件和方便群众查阅致富信息。

下一步,兴隆乡将在继续完善建档立卡和做好***信息、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工作的基础上,紧盯国家及省、市、县各级扶贫政策,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紧紧围绕县上“1+18+2”的扶贫工作方案和扶贫对象需求清单,厘清思路转观念,兴水移民拔穷根,培育产业促增收,建设集镇活流通,强化培训增技能,提升服务惠民生,健全机制强保障,精准对接,科学谋划,扎实落实。

党建工作搅动发展一池清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兴隆乡党委紧紧围绕农村各项经济工作,始终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乡党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和党员服务作用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美好新兴隆这一目标,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活动与落实全乡重点工作、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让群众看到改进作风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为推动全乡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在具体工作中,乡党委通过创新工作载体,深化“五大工程”(即“理论学习”工程、“党建示范”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基础保障”工程、“机制创新”工程),使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通过“清单式”排摸,治理整顿了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跟踪式”帮扶,采取“1+1+X”的方式开展集中整顿,组建由1名乡主要领导牵头、1名包村领导和多名包(联)村干部组成的帮扶工作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顿方案。县畜牧局领导参与了结对帮扶,帮助村“两委“班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大力开展党组织后备干部培养工作,走访在外“能人”,动员他们回乡服务家乡发展,不仅有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了家乡面貌,而且带回了项目、资金、技术和先进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全乡围绕推动发展好、服务群众好、社会管理好、工作效能好、自身建设好等“五好”标准,从改进作风入手,坚持民生为本,念好“走(农户)、送(服务)、干(实事)”三字经,使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好事实事逐一让群众得到了享受。还有建立的基层党员活动阵地,制定的主体责任追究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机制都将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率大幅提升。

春潮涌动兴隆乡,千帆竞进动大潮。这,就是兴隆,一个奋进的兴隆、崛起的兴隆、和谐的兴隆,勤劳朴实的兴隆人民万众同心,用智慧和汗水打响了精准脱贫的攻坚战,谱写着科学发展的新乐章,绘就着和谐幸福的新画卷!

新闻推荐

靖远 爱心认购“拯救”枣农

本报靖远讯皇室贡品、甘肃十大名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A级绿色食品……提起集众多荣誉称号于一身靖远名优特产“小口大枣”,无不令人垂涎三尺、交口称赞。今年,由于气候等原因,“大枣之乡...

靖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抢抓机遇谋发展 产业富民谱新篇 ——靖远县兴隆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