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市场变化“枣”知道——追踪大枣“滞销”背后的真相本报记者 黄武

来源:白银日报 2015-12-21 19:47   https://www.yybnet.net/

俗话说:每天三颗枣,青春永不老。红枣有健脾益胃、补气养血、增强肌力、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白银市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栽植枣树的习惯,卖枣赚钱也成了一部分群众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今年,全国各地的大枣喜获丰收。然而,丰收却没能给广大枣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往年的这个时候,大枣销售早已进入旺季,今年的大枣市场却显得格外冷清,大枣的价格也降得很低。

据了解,当前,靖远县石门乡5个村共种植枣树1.4万亩,年产干枣超过400多万公斤。看着家里红彤彤的枣子,枣农们的脸上并没有了往年的笑逐颜开,相反的却是愁云密布。

靖远县农牧局副局长王福国说,今年小口大枣的销售情况很不乐观,体积大、品质好的一等大枣不存在问题,二等、三等大枣的销售就出现了滞销问题。

采访中,正在靖远县城一国通快递网点邮寄大枣的何女士告诉记者,她是石门乡小口村村民,今年她们村的大枣的品质比往年都好,但是就是没有枣贩子来收购,这可把村里人愁坏了。

何女士说,她家有200多棵枣树,今年收获的大枣有2500多公斤。往年的十一月份,家里的枣子早就卖完了,今年却迟迟卖不动,要么等不来枣贩子,要么等来的枣贩子一再压价,价格低得没办法出手。

面对大枣“滞销”,何女士只能自己想办法应对。在微信圈里,她发布了“销售石门大枣,保质保量,量大优惠”这条信息,很多微信好友帮她转发了信息。一段时间后,她卖掉了500多公斤大枣。

生机勃勃

——大枣产业的表面现象

近几年来,全国大枣的市场行情不错,枣农的收入也不错。鉴于此,白银市部分县区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大枣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很多农户看着别人在大枣上赚到了钱,也跟风种植枣树。因此,白银市枣树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快速扩大,大枣的市场供应量也在逐年激增。

从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2015年,仅靖远县石门乡的枣树种植面积就达到1.4万亩。2014年,平川区水泉镇的枣树种植面积就累计达到3.7万亩。2014年,景泰县五佛乡的枣树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万亩。此外,白银区及靖远、景泰、平川三县区部分乡镇的枣树种植面积还未统计。

死气沉沉

——大枣销售的市场现状

“皇室贡品”“甘肃十大名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A级绿色食品”……这一系列响亮的称号都属于靖远名优特产——石门大枣。

今年,靖远县石门乡群众收获的大枣达到500万公斤左右。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石门大枣却碰上了“滞销”。“滞销”的不仅仅是石门大枣,从全国各地的新闻报道来看,有山西临县,陕西清涧县、佳县和新疆焉耆县的大枣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

爱心认购

——医治“滞销”病症的“消炎药”

近年来,在农产品滞销的解决方式中,除了政府部门的应急措施之外,媒体助推以及网友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的爱心传播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主要渠道。

日前,一项公益活动为靖远枣农带来了些许“安慰”——靖远县政府部门通过牵线搭桥,由南京日报、南京电台和江苏享佳健康慈善基金会发起了“采摘希望,甘甜享佳”小口大枣公益认购活动。在这次认购活动中,相关部门首批向石门乡3200户枣农认购大枣100万包、25万公斤。

同时,省、市各级新闻媒体也在深刻关注着石门大枣“滞销”的问题,并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媒体的助推下,爱心认购活动一直在进行。

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认购”行动固然可以消费一部分大枣,但是“爱心认购”并不能彻底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难题。这犹如治病一般,爱心认购只能“消炎”,不能“除病”。

随着枣树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随着单棵枣树产枣量的逐年增大,大枣“滞销”问题必然会呈多发态势。到时候,面对积压待售的大枣,“爱心认购”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追根溯源

——大枣滞销源于供求失衡

目前,我国的农业还比较脆弱,仍然是以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形态为主,农产品还处在商品价值链的最低端。很多时候,考虑到销售等较多因素,农户会产生从众心理:看着别人种啥自己就跟着种啥;看着别人用啥牌子的农资物品自己就跟着买;看到别人种的农产品卖了好价钱,自己就跟着种同样的东西。然而,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市场却是不断变化的。待到农产品收获时,就有可能因为同一种农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巨大出现“滞销”。

农产品出现滞销,很多人归咎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的知名度不高。然而,就是集众多头衔于一身的“石门大枣”也没能摆脱“滞销”的厄运。如此来看,大枣滞销的原因不是知名度的问题,也不是品质的问题,而是市场供求的问题。

在生产层面上,前几年来,因为大枣的市场价格较为平稳,一部分农民把致富的“宝”押在了枣树身上,这就导致全国的枣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枣的市场供应量逐年激增。在消费层面上,近两年来,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整体经济形势较为低迷,一些社会群体收入下降。为节省生活开支,消费者必然会缩减对大枣等“非必需”农产品的消费,因此就出现了大枣“滞销”的问题。

未雨绸缪

——应对“滞销”的必然态度

破解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改变农业产业化程度过低的现状,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当前,白银市不少农户的种植模式仍旧沿袭“老传统”,播种、施肥、采收,待农作物成熟后自行出售。此外,我们的农产品还处在“粗加工”的阶段,广大农户对于待售的农产品只会做一些简单的筛选、挑拣。

要规避农产品滞销难题,就必须走“深加工”这条路,不断延长产业链条,让农产品华丽变身,让升级后的农产品主导市场。其次,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掌握全国同类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和种植情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退”。

此外,在采访过程中,有些枣农希望能在当地建造一座大型冷库,当大枣出现滞销问题时,枣农可以把自己的农产品放进冷库,等到市场回暖时再拿出来销售。建造冷库应对滞销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大型冷库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是巨大的,不是广大农户能承受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给予支持。

采访后记:目前,面对红枣滞销卖难,靖远县正在积极加大宣传,探索建立“农企收购、网络销售、农超对接”等购销平台,力求实现枣农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枣农拓宽销售渠道,解决滞销难题。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的帮助,通过广大农户的积极自救,石门大枣能早日摆脱“滞销”的厄运。

石门大枣滞销只是农产品滞销的一个缩影。长期在靖远县北方菜业有限公司所属市场内贩运蔬菜的韩国富、何世发说,今年靖远当地产的绿萝卜在刚上市的时候也出现了短期滞销,当时的批发价只是0.2元每公斤。一段时期后,绿萝卜的价格有了较大涨幅。据他们讲,绿萝卜之所以出现滞销,就是因为市场供应量较大。绿萝卜的存放要求不高,如果碰上“滞销”情况,有些农户就会把绿萝卜“窖”起来,等到春节期间再拿出来销售。那时候,价格肯定会涨起来。

新闻推荐

建行白银分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白银经济发展

建行白银分行积极响应白银银监分局组织开展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白银经济发展”主题系列活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主动思考,主动作为,细化方案、措施,扎扎实实有序推进落实,活动取...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市场变化“枣”知道——追踪大枣“滞销”背后的真相本报记者 黄武)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