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督查组来白银督查***工作
省扶贫督查组督查会宁建档立卡工作
市委督查组督查景泰***工作
省扶贫办督查组督查靖远***工作
2015年,是白银扶贫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白银市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扶贫对象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2015年至2017年底,白银市每年将稳定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以上,到2017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00元以上,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
这不是一串串简单的数字排列,而是白银市全市上下决战贫困,向全市各族人民递交的一份合格的答卷和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这份答卷,不仅显示了全市坚持***的新理念、新机制,实施连片产业攻坚的新模式、新路子,更可贵的是显示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情系贫困户、努力脱贫的坚定信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纵观白银市扶贫开发工作,这方热土展现出了扶贫攻坚的波澜壮阔的新画卷。这是实实在在的减贫实践,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扶贫部门把贫困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统筹谋划,加强***组织领导。白银市按照省委王三运书记“精力再集中、精准再具体、精髓再彰显”的要求,把***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先后召开3次全市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精准脱贫工作。制定了白银市“1+18”***方案,与省上方案相比,增加了督促检查办法,并与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召开4次市委常委会、5次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扶贫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对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重大决策亲自谋划、重大工作亲自推进、重大任务亲自落实。
——强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白银市委、市政府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予以狠抓,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稳妥地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以强带弱、强弱组合的形式,形成扶贫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新型经营主体走、新型经营主体带着贫困户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需求走的经营发展格局,带动贫困户稳定获得土地收益、劳务报酬和入股分红。积极探索农业设施确权登记颁证。进一步探索创新贷款担保方式,设立市级扶贫担保基金,扩大林权、房屋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项”抵押贷款覆盖面,使更多资金流向最需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
——整合投入,聚焦贫困片带重点领域。白银市紧盯国家和省上实施***的历史机遇,瞄准贫困,聚焦贫困。以村级扶贫规划为平台,发挥好财政扶贫资金的牵引作用,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集中精力、集中人力、集中财力,定点消除。着力夯实基础设施。统筹谋划、分步推进贫困村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农电保障、信息网络、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富民产业。研究制定了《白银市加快发展农村富民多元产业实施方案》,明确了富民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措施。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不同情况,通过贴息贷款、产业直补、扶贫互助资金等扶持,在贫困村着力发展瓜菜、草畜、林果、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富民增收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实施农产品出省进京工程。着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品牌打造。扶持和培育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互联网+”与特色产业融合。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市上制定出台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和薄弱学校之间、中心小学和村小、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促进师资力量向贫困地区倾斜;启动实施第一批“全面改薄”项目,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开展“城乡医疗一体化”试点,促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发展。推进标准化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设。推进“乡村舞台”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文化场所。
——夯实基础,健全完善***数据。白银市按照“两公示一公告”和“一完善三采集”的程序和要求,建立完善了贫困村、贫困户基础信息,完成去年脱贫人口和剩余28.59万贫困人口的动态化、常态化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今年8月底全面完成了贫困人口享受政策情况的信息采集、审核工作,录入***专项贷款、富民产业、卫生扶贫、社会救助、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教育扶贫、饮水安全、危房改造、惠农政策等10个方面的信息76.52万条。新一轮的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按照省上要求已完成。
——优化升级,金融服务助推***。白银全市主动适应贫困地区实际、产业特点和贫困群众需求,切实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方便群众贷款,着力创新信贷产品,升级信贷服务,优化信贷网络,大力推进“8235金融助推工程”,即推进***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贴息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保证保险贷款、“三权”抵押贷款、惠农“三项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借款等8种信贷产品,建立政府担保基金、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项基金,完善县域金融机构、乡镇金融服务站、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点3级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实现信用村、乡镇金融服务站、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点、县区村镇银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5个全覆盖。
——互助互惠,打造农民资金合作平台。白银市把打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平台,作为解决困难群众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一项重要举措和长效机制,下大力气重点推进。按照困难群众能贷上、方便贷、能还上的总体思路,优化资金运行管理模式,将农民扶贫互助协会融合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工商注册,统一管理。靖远县在农民互助资金的管理运行上做了大胆的创新实践,把贫困村农民互助资金作为担保资金,成立增信服务有限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放大贷款投放额度,扩大贫困户贷款面和贷款额度。制定出台了《白银市农民互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
——厘清责任,建立真帮实扶工作机制。全市通过统筹帮扶力量,厘清帮扶职责,严肃工作纪律,各级帮扶干部真帮实扶,推动各项帮扶计划的落地见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包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做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县级以上干部联系、有一个市直单位帮扶。在69个乡镇都建立了扶贫与双联合一工作站,在295个贫困村都进驻了扶贫工作队,进驻队员1357名。市上进一步明确市、县级领导、乡镇扶贫双联工作站、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职责,使帮扶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协助贫困村、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研讨帮扶对策、制定增收措施、落实脱贫项目和典型引领上。严肃工作纪律。明确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考核办法,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进驻情况、工作开展情况、遵守工作纪律情况开展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对进驻不到位、落实不到位、遵守纪律不到位的工作队通报批评,为全面推进***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融合推进,助力贫困乡村宜居宜业。白银市统筹推进联村联户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与促进***有机结合。推动***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在帮扶力量上,适度调整,把最强的帮扶力量调整到最贫困的村。在帮扶对象上,对省市县乡联扶干部做了统筹调整,做到每户贫困户都有联扶干部。在工作融合推动上,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及时向双联单位反映贫困户的需求,引导双联单位因地因户施策。在资金使用支持上,驻村帮扶工作队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向双联单位争取资金支持,督促项目资金落实。推动***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融合。从建设村选择定点、项目支持、衔接帮扶等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村,及早谋划,积极探索在贫困村中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与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按照依靠城镇化帮带农民的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用足用活***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人口向城镇流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严格考核,树立***明确导向。全市切实加大对***的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市委常委带队开展一轮***工作进展情况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靠实责任,强化整改。市督查考核局组织人员对全市***方案的落实情况和***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两轮专项督查。市扶贫办加大了专项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力度,抽调各县区业务骨干和科室负责人,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2014和2015年省市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了一次扎实全面的督促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全市扶贫系统及时进行了通报,提出了整改要求,督促县区及时整改,这种督查方式,有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防止了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两次督查。各县区主导领导、相关部门对***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都安排了专项督查,个别县区通过全面督查,对乡镇工作进行排名通报。严肃考核奖惩办法。白银把***成效作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对完成减贫“摘帽”任务的贫困县区给予奖励,对抓***成绩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对认识不到位、作风不扎实、扶贫任务不落实、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白银参照省上拟定的贫困户脱贫验收标准、贫困村减贫标准和贫困县“摘帽”标准,着手制定白银市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标准和验收办法,采取群众评议、专门检查和专业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评估效果、总结成绩、找出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精准脱贫的方式方法。
——“百片千村”,打造全省扶贫示范工程。白银市围绕29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区域布局和贫困特点,确定了11个贫困片带,11个片带内有建制村468个,农村人口的68.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2%;贫困人口22.3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78%。今年在贫困片带内集中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82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36468万元,扶持贫困村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使片区内贫困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贫困户收入明显增加。其中:整村推进项目53个10128万元,村级扶贫互助社124个1557万元,安全饮水1410万元,到户贴息832万元,“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18200人2750万元,双垄沟播推广14.9万亩。整村推进项目已完成41个8617万元,总体形象进度85%;124个村级扶贫互助社已完成70个950万元;“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完成9100人;产业类、科技扶贫类项目正按计划实施。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白银制定***新闻宣传工作方案,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干部进行政策宣传。全市在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白银日报》《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每日甘肃网、甘肃扶贫网,市政府门户网站、白银扶贫网等新闻媒体、网站大力开展宣传报道,刊发专题新闻稿件500余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联播报道白银***工作,受到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10·17全国扶贫日前后,通过宣传政策、倾听民意、扶贫济困等形式开展“走进贫困户、助困解忧愁”精准帮扶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发表文章和评论等形式开展扶贫系列宣传活动,《白银日报》刊发市委书记张智全署名文章和评论员文章,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
白银的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白银市五县区均为“三西”农业建设县,会宁、靖远、景泰三县为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重点县,白银、平川两区为省定插花扶持县。全市现有贫困片带12个、贫困村295个、贫困户6.65万户、贫困人口28.59万人,贫困发生率21.42%。扶贫任务还是非常艰巨。
为此,广大干部带着深厚的感情,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建档立卡、统计汇总,了解“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等关键性问题,扶贫工作正在白银市广袤的桑田沃野间如火如荼地开展。
市委、市政府抢抓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这一机遇,紧盯“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全力落实省委提出的“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考评精准”的新要求,掀起了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的新高潮。
市上安排市级领导干部在2个重点乡镇、每个乡镇1个贫困村、每村不少于5户贫困户开展调查;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依托各自双联村开展调研,入户调查不少于该村贫困户的一半;而且县级干部牵头,对辖区内所有扶贫重点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调研全覆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市委书记、市长、分管扶贫的副书记等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纷至沓来,在各扶贫点进村入户,与群众促膝谈心,共商脱贫致富大计。
白银农村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映射出中国农村从贫困走向小康的沧桑巨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秉棣)今年以来,靖远县坚持“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目标,创新思路,完善举措,大力营造拥军优属氛围,提高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做好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提升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
靖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