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兴业富民奔小康 ——白银市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来源:甘肃日报 2015-12-09 12:25   https://www.yybnet.net/

兴业富民奔小康

——白银市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李保荣

白银市强化措施,把***精准脱贫作为目前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擂响了“***、精准发力、为民富民”的战鼓。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项项为民富民工程的实施,拔掉穷根、变“输血”为“造血”的全民***精准脱贫战役,使白银贫困乡村发生巨变。

精准办实事让贫困户在“造血”中提升发展能力

记者沿着一条新铺好的水泥路向南到达会宁县翟家所乡焦河村时,一座座标准化牛棚特别显眼。

前几年,村里十几户农民靠育肥牛发了家,村里还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养殖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但也有许多农民表示:“养一头不划算,想多养几头又没有钱。”

“今年,***专项贷款帮了大忙。”焦河村在贷款发放上坚持做到“三个精准”,确保专项贷款全部用于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及流通等农林牧生产经营活动,真正实现***专项贷款培育产业、富裕农户的目的。

截至目前,焦河村贫困户利用120万元***专项贷款已新建和改扩建牛圈70座、羊圈10座,利用311.5万元引进基础母牛203头、基础母羊98只,大伙儿脱贫致富的信心高涨。

在靖远县,听到老百姓夸赞最多的话题就是一项项民生基础工程的建成使用,让群众从基础设施的改善上看到了党和政府彻底消灭贫困的决心和信心。

2015年,靖远县从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房等问题入手,在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470.6万元的基础上,又追加了专项资金764万元,先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9个,硬化道路34.73公里,衬砌渠道69.6公里,新建人饮工程2处,建设小提灌工程1处,泉水截引工程2处,新建扶贫互助协会13个。整合各行业部门资金,实施274公里农村通畅工程,改造农村危桥6座,打通靖平南路、烟洞沟至高湾等重点道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1处,解决4.2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等多个民生重点项目。

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县情实际,靖远县把易地移民搬迁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全力抓好易地移民安置项目工程,统筹推进移民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换穷貌、挪穷窝、拔穷根”。(转6版)

(接1版)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白银市各级干部紧紧抓住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这一关键,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全面开展到户到人的“点菜式”培训,推动***劳动力培训由政府“配餐”向群众“点菜”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劳动力培训4.03万人,其中困难农民工技能培训1200人。

同时,全市完成省上下达***专项贷款计划8.35亿元,其中向145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发展性贷款6.67亿元,向可带动3363户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带动性贷款1.68亿元。

精准兴产业让贫困户在富民产业上快发展

2015年,白银市提出把产业扶贫作为***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立足各区域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农村富民多元产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精准到村的富民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措施。

白银区武川乡山多地少,地处干旱山区,是全区扶贫脱贫的主战场。2006年,白银区决定在市区西部新建武川新村,开启了武川乡向城市集聚、向三产进军的扶贫新模式。目前已建成武川新村社区、武川移民(东台)安居小区两个移民搬迁小区,完成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成楼房2553套。

同时,武川乡确定了以特色种植、山头养殖和城市服务业为主的三大富民产业。围绕以玉米饲草为主导的种植业,延伸产业链条。以甘肃大漠风烟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打破养殖发展瓶颈,计划在武川乡崖渠村观景台子实施建设总投资4360.3万元,集收购、屠宰、分割、加工为一体的白银滩羊屠宰及精深加工生产线和甘肃滩羊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新增效益800万元。

记者来到会宁县韩家集乡袁咀村采访时,村干部正在算今年的增收账:“在主导产业培育上,今年村里种植全膜玉米6300亩,马铃薯良种推广种植2000亩,种植优质核桃树500亩,实施整流域紫花苜蓿种植3000亩。”按照“1+N”产业增收发展计划,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发展肉牛养殖户20户、肉羊养殖户80户,种养业人均增收281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增收229元。输转贫困人口107人次,劳务收入80.3万元,人均增收127元……这一组组数字,无不凝结着乡村干部和农户的心血。

袁咀村贫困户王转转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不仅我家收入增加了,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改变,而且村里的变化也很大,巷道硬化了,房屋修缮一新,自来水也接到了厨房。我还参加了乡上举办的电焊培训班,通过学到的技术外出打工,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增长了见识。”

据介绍,近年来,白银市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把资金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向贫困户集中,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加快瓜菜、草畜、林果、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优势支柱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目前,全市已有26个乡镇形成“一乡一业”品牌,230个村形成了“一村一品”品牌。

精准抓落实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

白银市深刻认识到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脱贫任务重的市情,紧盯2019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两个目标节点,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特别是全省***现场推进会后,市委、市政府牢牢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

白银市坚持***与双联行动融合推进,制定出台了《推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按照以上带下、对口联系、精准帮扶、全面覆盖的原则,建立市级领导联系贫困县包抓贫困村工作制度,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委分管领导各联系1个县区,其他市级领导各联系1个乡镇、包抓1个贫困村,实现了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全覆盖,确保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个脱贫致富的“时间表”。

会宁县按照“点对点、人盯人、一对一”的要求,及时调整省市县170家单位、4735名双联干部,发动2000多名乡镇干部与全县29285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平均每名干部联系5户贫困户,省市县乡6800多名干部联系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同时,建立贫困村干部和致富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每名村干部联系6至8户贫困户,每名致富党员联系3至5户贫困户,帮助发展致富产业。

靖远县芦沟村素以生产优质硒砂瓜而闻名。多年来,由于种植规模小、经营水平低、管理粗放、销售不畅等原因,主导产业并没有变成群众的致富产业。为了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村里在产业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成立了硒砂瓜种植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将全村614户农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购销”的模式,新建成硒砂瓜种植基地1.5万亩,今年统一收购、销售硒砂瓜200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

“今年,我的20亩硒砂瓜全部交给了合作社,卖了7万多元呢。咱的西瓜还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哩。”村民朱生国喜滋滋地说。

景泰县共有9088户贫困户、3.47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干旱山区、盐碱危害区和边远风沙区“三大片区”,针对县情实际,景泰县将“三大片区”作为落实***方案的“主战场”,以基础建设、产业培育、易地搬迁、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等为着力重点,打破发展瓶颈,扎实推进***工作。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企业带动”发展模式,加快实施了枸杞、红枣、梨和苹果、文冠果、沙漠马铃薯“五个八万亩”和100万只羊、100万只鸡、20万头猪、1万头牛“1121”工程,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增加收入。

最近,白银市采取直接到村、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精准脱贫工作先后开展了3轮督查,共深入5个县区、77个乡镇、164个村、2447户贫困户和25个市直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实地调查了解,查找剖析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严肃追究责任,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下发工作通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对认识有偏差、行动不坚决、落实不得力、整改不及时的典型问题,及时约谈相关责任人并启动问责程序,推动了***精准脱贫的深入开展。

新闻推荐

广告寻人启事张兴忠男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石门村人现年

广告寻人启事张兴忠,男,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石门村人,现年60岁,身高1.75米左右,因患精神病于2015年10月走失。如有知情或知其下落者,请与甘肃第一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务公司劳资科联系。电话:0931—23...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兴业富民奔小康 ——白银市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