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并坚定发展循环经济,带领全市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白银实际、发展特色突出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总投资33.5亿元的白银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主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关停淘汰覆盖范围内小锅炉181台,年消减二氧化硫4000吨、氮氧化物2000吨、烟粉尘640吨。
甘肃凯斯瓷业高档微粉抛光砖生产线
甘肃稀土公司焙烧尾气综合利用生产线
冬日,漫步在白银市的各个工厂和工业园区,宽广明亮的大道,新颖别致的厂房,让你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这个因矿设企、因企设市的工业城市,已摆脱了人们对他最初的印象,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型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与白银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息息相关。近年来,白银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和主攻方向,将循环经济发展融入兰白核心经济区和兰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全面构建“四位一体”体系,加快推进“五大载体”建设,积极打造“3+4”产业链条,深入开展“457”循环经济推进行动,在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环保、高效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注重规划引领助推循环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一个切合本地实际,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科学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为此,白银市围绕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既注重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又不断完善各产业内部循环发展的体制机制,编制完成了全市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有色金属(稀土)及深加工、化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三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以及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实施方案等30多个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初步形成了“规划引领、路径谋划、项目支撑”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同时,通过积极对接争取国家“十百千”示范工程和全省试点示范政策支持,白银市分别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白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白银公司被列为全国首批“双百工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小铁山矿、王家山矿等5座矿山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绿色矿山试点示范基地;靖远县被列为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县。
强化项目支撑带动产业集群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全力打造举足轻重的“新引擎”,使之成为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火车头”。
针对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产业链条短等问题,白银市依托骨干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突出补链接环,在招商引资中紧盯循环经济项目,着力打造“3+4”循环经济产业,2015年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42个,完成投资115亿元。“十二五”累计建成循环经济项目187个,完成投资497.2亿元,其中争取专项资金支持项目115个、6.13亿元。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共对686个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其中2015年审查项目101个,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项目建设,循环经济链条渐趋完善,产业集群度显著提高,白银公司构建了采选冶化四大生产系统循环链,银光公司形成了以TDI为龙头上下游配套的精细化工产业链,稀土公司形成了从稀土加工分离到功能材料和应用材料等8条较为紧密的产业链。依托金龙建材、中材水泥、富海阳光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形成了煤电建材循环产业链。
推进循环改造夯实发展载体
循环经济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能够更好地延长循环产业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好体现。
白银高新区围绕建设国家首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通过布局重要节点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构建物质交换系统,建立产业聚集模式,全面推进循环化改造,完成66%的改造任务;调整方案拟确定的31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其中银光双银1.62亿块蒸压标砖生产线、兴业公司2000吨甲基苯并三氮唑、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器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
白银西区和平川经济开发区自主开展循环化改造,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同时,加大“筑巢引凤”力度,把“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平台和主战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0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1.6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424家,解决就业7.02万人,园区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企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资源能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显著提高,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突出循环利用优化产业结构
白银市既是一座闻名全国的工业城市,又是黄河中上游大型高扬程提灌区。因此,突出循环利用,优化工业和农业结构,也是城市转型急需唱好的一部“重头戏”。
在工业领域,白银公司深部矿业、大唐景泰发电等59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有16家通过;累计淘汰落后产能473.7万吨,争取奖励资金8707万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扎实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30户“万家企业”累计完成节能量57.28万吨标煤,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在全市培育5家节能服务公司,其中白银鑫盛能源服务公司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备案。积极引进鞍山荣信、北京奥福、甘肃新元等节能服务公司在全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5项。积极推进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累计实施项目40个,完成投资38亿元,其中实施方案确定项目23个,实施率85.2%,完成投资28.17亿元,有15个项目建成投产。白银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年综合利用铜渣170万吨、尾矿80万吨、鼓风炉渣7万吨、废镁砖1000吨、石膏渣14万吨,铜、铅、精锌、电锌回收率分别达到96.1%、94.1%、93.5%和95.78%;积极引进富海阳光、泰山石膏、中材水泥等知名企业实施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年利用工业固废约400万吨,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在农业领域,把发展循环型农业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探索出了减量发展、农牧结合、清洁文明、变废为宝的“四条路子”,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全市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培育龙头企业34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在5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1%,建成户用沼气9.66万户;太阳能热水器(灶)用户数达到12.7万户;建成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27家、网点107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01%,棚膜基本实现全回收,有效控制了白色污染。尾菜年处理利用率达到30.99%。
精彩蜕变,源自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华丽转身,得益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部署。白银人坚信:把白银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先行区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新闻推荐
景泰县亨运工贸有限公司的银行开户许可证,核准号:J8243000005302,账号:631451012011000959,不慎丢失,声明作废。白银卜弘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务登记证(正本),税号:620403397909094,发证...
靖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