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军旅生活,锻造了罗玉恭坚韧、正直、乐于助人的品格。转业后,他被安排在电力路街道。16年过去了,时光并没有磨灭部队烙在他身上的印迹,相反,那印迹比以往更明显、更耀眼。
16年前,高振会是一名光荣的“军嫂”,她默默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丈夫罗玉恭的事业,忙完了教学工作还要独自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孩子。丈夫转业后,他们夫妻携手,彼此照顾,相互理解,共同打理着家庭事务,一起孝顺老人,照顾孩子。
1990年3月,罗玉恭应征入伍,1993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军营里,他起早贪黑,拼命学习,拼命训练,很快成为所在连队的骨干。在部队的10年时间里,他多次被评为“训练标兵”“优秀士兵”,并荣立“三等功”一次。他以自己的勤奋刻苦,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战友们的敬重。
2000年,罗玉恭转业回到平川区电力路街道就业。他认为自己这一生已经打上了“军人”的烙印,他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同事坦诚相待,热情友善。
2005年的一天,罗玉恭外出办事,在公交车的座位上捡到一个公文包,包里装着两千多元现金、几张银行卡和一张通讯录卡片。罗玉恭通过联系通讯录上的多名人员,终于找到失主。原来,那个包是红会学校的张国权丢的。
当张国权拎着两瓶好酒出现在电力路街道的时候,同事们才知道罗玉恭的事迹。罗玉恭婉言谢绝了张国权的礼物。为表达自己的谢意,张国权将罗玉恭的事迹告诉了平川电视台的记者,配合媒体报道了罗玉恭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
当妻子高振会建议在家里张贴张国权送来的“表扬信”时,罗玉恭极力反对。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如此小题大做,以后还怎么面对别人呢?罗玉恭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经常嘱咐他的儿子:做人要实在,要做好人,不要贪图虚的名誉、头衔。
在担任电力路街道武装干事期间,罗玉恭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党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关于武装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上级指示精神。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武装工作必须先要提高武装干部的素质。罗玉恭多次参加了白银军分区组织的军事训练,2010年在“民兵高炮分队军事训练”中,罗玉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为使双拥工作深入人心,每年的建军节和国防宣传日,罗玉恭都要到辖区驻军、企业、学校去,宣传《国防教育法》和拥军优抚安置等政策法规,宣传人民军队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宣传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罗玉恭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电力路街道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逐年增强,拥军优属的氛围日益浓厚。
正是因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罗玉恭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的妻子高振会的大力支持。高振会是平川区第三中学的一名教师。罗玉恭在部队期间,她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照料老人和孩子。她经常报喜不报忧,工作上勤勤恳恳,家庭中任劳任怨,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老人生病时,是她忙前忙后悉心照料。抚育孩子上,她日日夜夜一人操持。因为她知道,“军嫂”这个称谓,不仅是一种美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无私奉献的责任。罗玉恭担任电力路街道武装干事期间,需要经常外出参加训练,高振会全力支持,毫无怨言,她说,自己只有照顾好他们的小家,丈夫才能安心为大家。
在电力路街道女同事的眼里,罗玉恭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同事。目前,罗玉恭的父母居住在靖远县北滩乡,每逢周末,罗玉恭都要回老家看望父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上班期间的高振会分外忙碌,罗玉恭主动承担了家务,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样样打理得井井有条。电力路街道妇联主席李雪萍说:“我们单位的女同事在一起聊天时经常说‘找丈夫就要找罗玉恭那样的\’”。
罗玉恭、高振会夫妇以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扶持、默默奉献的朴实品质赢得了周边同事、邻居和朋友的赞许和钦佩。这个家庭也因此获得了甘肃省2015年“最美情系国防家庭”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靖远讯羊辞旧岁祥云在,猴闹新春正气升。春节期间,靖远县五合乡二道渠村委会精心策划了内容丰富的各类文艺节目,举办了庆新春美丽乡村才艺展示会。该村农民书法家义务为村民撰写猴年春联,陆...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