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靖远新闻 > 正文

建档立卡 精准识别 明确靶向 脱贫攻坚

来源:甘肃日报 2016-03-31 11:11   https://www.yybnet.net/

建档立卡 精准识别 明确靶向 脱贫攻坚

纳沟村准识别夯基础重实效

本报记者邹海林

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深入推进***精准脱贫,2013年底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户446人,2014年至2015年脱贫93户43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

纳沟村严格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贫困人口进出识别流程,开展贫困对象识别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不准不放过、脱贫计划落实不到位不放过、贫困户不脱贫不放过、帮扶人员服务不到位不放过、解决困难问题不彻底不放过、增收不明显不放过,做到贫困户家庭人口底子清、存在的困难问题清、脱贫需求清,贫困户家庭增收计划明、帮扶责任明、脱贫措施明,脱贫对象分布识别认定、家庭状况掌握、致贫原因分析、扶持计划措施、台账进度记录、享受政策宣传、进出信息录入、动态变化捕捉“八个准”。

按照贫困村脱贫任务的13项指标和贫困户脱贫7项指标,纳沟村深入分析村庄和农户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在村庄建设中,累计整合资金1841万元,实施“六位一体”办公场所、幼儿园、文化广场、村道巷道硬化、河堤治理、电网改造升级等到村项目14个,群众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在贫困户帮扶中,金融扶持、技能培训和产业培育并举,发放***专项贷款86户354万元,扶持修建养殖暖棚80座,发展林下经济土鸡养殖户8户,种植中药材500亩,云杉育苗600亩,组织输转劳务236人次,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金川村培育产业快致富

本报记者李保荣

金川村是靖远县刘川镇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辖7个村民小组、857户3648人。2015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933人,当年底成功实现脱贫165户782人。

在建档立卡工作中,镇村两级严格遵循“一核二看三比四评五公示”识别程序,各级帮扶干部、镇村干部反复进村入户,认真开展贫困人口摸底和识别,找准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认真落实“853”挂图作业管理办法,并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

***工作开展以来,金川村在产业培育、能力提升、金融支持、社会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金川村确定“521”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每个贫困户种植5亩蔬菜、养20只羊、实现1人务工。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全村养殖业发展。开展就业技能、劳务品牌、陇原巧手、创业就业等实用技能培训。发放***专项贷款175万元,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政策,保障贫困户基本生活。

一年来,金川村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40元,比2014年增长22%。富民产业初具规模,全村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逐步形成了“一村一业”的格局。公共服务持续提升,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基本满足了群众教育卫生、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需求,实现了便利化、均等化。群众致富信心显著增强,通过产业培育、技能培训、资金支持、合作带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初步形成了村容整洁、院落干净、道路畅通、生态美化的人居环境。

崖湾村“三道关口”精准识别

本报记者杨世智

巩昌镇崖湾村位于陇西县西南部山区,共有9个村民小组573户2501人,人均土地2.24亩。2014年度,全村建档立卡识别贫困人口198户797人,贫困面为31.87%。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崖湾村始终把建档立卡、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和推进“853”挂图作业贯穿到***、精准脱贫、精准管理的全过程,为落实“1+17”***政策、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崖湾村把摸清农户家底作为开展建档立卡最基础的工作来抓,主要把好三道关口:第一道关口是群众全员参与关,采取“算、看、查、问、听”相结合的办法,去年上半年在全村组织开展了两轮排查摸底,培训宣传***政策,引导动员群众积极配合调查摸底,广泛监督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第二道关口是识别标准关,严格按照国家扶贫标准,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农机具、耐用消费品、教育、健康等生产生活情况,初步确定贫困对象。第三道关口是识别程序关,严格按照贫困人口“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识别办法,尤其突出“民主评选”这一关键环节,通过农户申请、入户调查、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选,并对初选对象进行一榜公示,乡镇审核对象进行“二榜公示”和县级公告,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并经贫困户、双联干部、村“两委”负责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以及乡镇包村领导签字确认,确保了建档立卡工作规范透明,全程公开,接受监督。

岔口驿村摸清底子因户施策

本报记者马顺龙

2014年以来,天祝县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深入推进“1236”脱贫攻坚行动,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全面落实“1+17+3”专项扶贫措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岔口驿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5户1959人,贫困发生率46.32%。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岔口驿村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五公示”的贫困人口识别流程,入户核实测算农户财产性、经营性、转移性、工资性收入,再综合比较住房、财产状况、子女上学、治病等情况,提出建档立卡初选名单,经过村民小组初审、村“两委”评议、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镇公示等环节,得到本人认可、村民公认。

按照“摸清底子、建档立卡、因户施策、一户一法”的办法,岔口驿村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行分类指导和差异化扶持。对因病、因学、因残致贫的,通过协调落实扶贫救助政策保障脱贫;对因缺技术、缺资金致贫的,采取技术技能培训,帮助落实***专项贷款和双联双业惠农贷款进行扶持脱贫;对因缺劳力致贫的,采取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组织、带资入股分红等办法,帮助增加收入。全村通过医疗救助受益152人次,惠农补贴受益525户,危旧房改造受益95户,专项扶贫受益213户,教育扶贫受益298人。

岔口驿村积极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生产模式,累计建成设施农业1240亩,年产值900万元以上。因地制宜发展以蒜苗、甜脆豆、荚豆等为主的绿色有机蔬菜,建成万亩种植基地,实现总产值3732万元。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培育客货运输、餐饮服务、商贸流通、建筑建材、劳务输转等致富产业,年输转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1500多人,二、三产业收入占到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

松树湾村把握精准识别“五个关键”

本报记者邹海林

永靖县杨塔乡松树湾村围绕“政策宣传、调查摸底、对象确定、规范档案、精准帮扶”五个环节,把握“明、清、准、细、实”五个关键,推进***建档立卡工作,识别贫困户123户447人,2014年脱贫53户199人,2015年预脱贫71户259人,贫困面缩小到4.33%。

松树湾村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宣讲政策,召开群众会议、发送宣传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扶贫政策九不准暂行规定》、“131”贫困村识别法和“9771”贫困户识别法等各项政策宣传解读,提高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听本人陈述,看家庭摆设、生活状况,访邻里、访村干部、访老党员,对有残疾、重大疾病、车辆、房屋等情况由户主举证的方法,对全村193户群众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评估,严格按照“九不准”直接排除、“七要素”识别户优先纳入、“七指标”识别户倒排序纳入的原则,确定出贫困户倒排序名单。以村为单位,召开由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宗教人士、德高望重的老人和老党员等各方面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大会,对初选贫困户进行评议,扩大了基层民主,增强了工作透明度。贫困户信息采集,大数据平台信息录入程序严谨、细致规范,初审、复核把关到位,有效杜绝了错录、漏录等现象。同时,把帮扶措施落到实处,从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到户扶持项目等方面着手,投资1165万元,改善全村发展基础条件,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增强了自我造血能力。

陈家屲村全面核实进退有序

本报记者杨世智

陈家屲村位于安定区香泉镇西南部二阴浅山区,共有11个村民小组431户1932人,其中回族372户1590人,占总人口的82%。2015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9元。

在建档立卡工作中,陈家屲村做到了对象识别认定准、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支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其中,在识别认定贫困户时,严格按“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进行精准识别,共识别贫困人口73户281人;在贫困户“退”的时候,用同样的程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予以退出。

在核实家庭情况时,陈家屲村要求对农户的基本状况、收支情况、发展意愿、困难问题等情况进行全面核实,一方面做到“五必进”,即:五保户中有安全住房需求的必进,一二类低保户中有安全住房需求的必进,三四类低保户中符合国家扶贫标准的必进,因病因灾因学因残致贫返贫的必进,收入低于当年国家贫困线的必进;另一方面做到“六不准”,即:整户外出两年以上有固定收入且土地撂荒或流转了的不准进,城区镇区有商品住房或经营门店的不准进,现任村干部的家庭不准进,户内有财政供养人员的不准进,拥有小轿车或大中型营运车辆的不准进,经商办企业的不准进。贫困户的退出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程序,对照户内七项指标,做到“四个优先”:收入高的优先退、房屋安全稳固的优先退、学业完成就业的优先退、家中无重大疾病的优先退。

青和村“五步筛选法”提高精准度

本报记者邹海林

永靖县三条岘乡青和村2013年底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34人,2014年脱贫42户161人,2015年预脱贫38户139人,贫困面下降到4.67%,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

青和村在严格落实“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的基础上,提出了子女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担任村“两委”干部的、拥有商品房或家庭小轿车的、拥有注册资金3万元以上经营性实业的、脱离户籍地1年以上且长期居家在外的、不赡养父母和不抚养子女的、参赌吸毒的不准纳入建档立卡户的“七不准”剔除法和问种植、养殖、劳务收入情况,看住房、子女上学、资产状况,查惠民政策落实、社会保障等转移性收入情况,算人均收支账,比家庭整体情况的“问、看、查、算、比”收入核查“五步筛选法”,提高了识别贫困人口的精准度。

紧扣青和村和建档立卡户发展需求,实施到村改善基础条件和到户培育富民产业项目,整合资金640多万元,新建幼儿园、文化广场、养老院各1处,改造危旧房32户,改造危旧墙99户1.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光网建设项目,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按户均补助1万元的标准,为72户建档立卡户发放产业发展资金,新修暖棚12座,引进绒山羊672只,发展壮大羊产业。对27户生活困难的一、二类低保户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政府兜底保障基本生活。对89人因缺乏技术致贫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39户缺发展资金的,提供***专项贷款、村级互助社借款、双联贷款225万元。

何家沟村因户因人开展帮扶

本报记者邹海林

康乐县康丰乡何家沟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50人,因户因人落实帮扶措施,全力推进***精准脱贫,2014年至2015年减贫30户13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3%。

何家沟村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工作程序和要求,由贫困农户申请,社初评,村“两委”审核,村民代表决议后,由驻村工作队负责核实农户收支状况,入户查看家庭生产生活条件,算账对比收入、住房、财产状况,经全村公示,报乡政府审核,并进行二次公示,确保贫困户精识别准建档。结合***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基础信息,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何家沟村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大多文化程度低,青壮劳力务工多以打零工、散工为主,收入低且不稳定,33户贫困户中20户缺技术,10户缺少产业发展资金,2户因病致贫,1户因缺少劳力致贫。通过立足村情民情实际,深入分析致贫原因,何家沟村按需落实扶贫政策,硬化村社道路2.5公里,拓宽改造通社道路3.6公里,修建安全饮水蓄水池,新建村“六位一体”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幼儿园,群众出行难、人畜饮水难、幼儿入学难问题得到解决。对***户中的劳力进行挖掘机技能和种植、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对33户贫困户审核发放***专项贷款125万元,扶持新建养殖暖棚29座。对因病致贫对象纳入农村低保。对住房群众一次性进行危旧房改造。到2015年底,何家沟村13项村级脱贫指标全部达标。

新闻推荐

“土专家”走俏乡村 靖远农业科技助农增收

“土专家”走俏乡村靖远农业科技助农增收本报靖远讯(通讯员马振敦)今年58岁的徐世明是靖远县三滩乡新田村村民,以前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近年来,徐世明通过靖远县农业科技培训,掌握了苹果种植及果园管...

靖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建档立卡 精准识别 明确靶向 脱贫攻坚)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