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白银万木葱茏,生机盎然。在这良辰美景里,《中华诗词》杂志社、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白银日报社、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共同举办了“纪念红军会宁会师80周年中华诗词白银青春诗会”。在诗会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游览了白银的秀美山川,领略了白银的丰富文化内涵。
青春诗会开幕式结束后,由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社社长、少将军衔的李文朝带队,中华诗词学会的丁国成、高昌、林风、刘庆霖及10位青年诗人组成采风团,深入露天矿采场旧址、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和靖远虎豹口红军强渡黄河遗址会宁会师旧址、永泰龟城、黄河石林等自然风景区和红色教育基地,实地进行采风。
6月26日下午,采风团一行来到距市区15公里开外的白银露天矿旧址。站在露天矿2号大坑的观景台上俯瞰,那里的一汪碧水格外醒目,似乎与那盘旋着的、通向坑底的车道一同诉说那里的采矿故事……
“1956年,白银市正式进入了大爆破时代。当年的3次大爆破震惊世界,共完成爆破石量903.10万立方米,是国内首次的大规模爆破工程。露天矿开采33年,产值达39.08亿元……”解说员的声音在耳畔回响,采风团的诗人们仿佛又看到“一爆出新天”的场景。
在露天矿旧址和矿山公园博物馆的所见所闻,让青年诗人安洪波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大爆破的盛大场景触动了他,白银开拓者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了他。彼时,他决定赋诗一首,记录下那心潮澎湃的时刻。在当晚休息时,他创作了《白银矿山旧址》:
丽质西秦万口传,罗裳五色艳阳天。
最怜儿女千锤炼,换取和平年复年。
位于靖远县城以西5公里处黄河岸边的虎豹口,因为西路军的悲情战斗史而显得威猛雄壮。1936年9月至10月,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进驻靖远,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10月24日,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在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等率领下,突破国民党重兵防守,在虎豹口强渡黄河,开始了悲壮的革命历程。
西路军因为在虎豹口强渡成功,因此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李文朝一行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献词等,了解了当年发生在黄河古渡口的战斗历史,寄托了大家对英烈们无限的哀思和追忆。
6月27日,采风团一行前往会师圣地采风。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会师园进行了瞻仰。在会师塔前,李文朝将军向会师旧址管委会赠送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并现场吟诵了他所创作的《满江红·长征》:
盖世传奇,惊天地,神嘘鬼泣。翻战史,古今中外,谁人能及。九死一生成壮举,千山万水留奇迹。挽狂澜,舵手正航船,回天力。堵截猛,围追急,天堑阻,饥寒逼。有红军,亮剑所经无敌。草地礼宾铺路送,雪峰迎客躬身揖。会三军,西北帅旗飘,升红日。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讲解员张婷的解说,把采风团的诗人们带入了万里长征的峥嵘岁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的胜利会师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掀开了红军改变中国命运的波澜壮阔的史诗篇章,会宁因之而名满天下。
“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红军指挥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八万六千人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不足八千人。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几乎和法国面积相等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中国工农红军遭受着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长征中的红军战士平均每天要行军五十公里……”解说员引人入胜的讲解,让采风团一行重新认识了烽火连天的万里长征。
在当天返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雨点打在车窗上,响起“劈劈啪啪”的声音。车内10位青年诗人的心绪早已飞向诗歌创作的世界里……
6月28日一大早,李文朝一行就开启了去往景泰采风的旅程。大巴车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疾驰着,车内的诗人们紧盯着窗前不断倒退的景物,突然间就会冒出几句夹杂着方言的问题,仿佛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一切景物都是那样新奇。
在去往永泰龟城的路上,生活在祖国南方地区的年轻诗人好奇地观察着窗外那成片成片的旱砂地。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还不曾涉猎过大西北的农耕文化,不了解那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子儿到底有何作用。当随行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解释了那些石子的作用后,他们才恍然大悟,一致表示此行不虚。想必这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所要表达的意思吧!
在永泰龟城内,大家沿着城中的街道东瞧西看,尽情徜徉在那片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中。当大家走进永泰小学的时候,那散发着古朴气息的校舍,那满溢着文化底蕴的浮雕、檐廊,彻底征服了众人。
“永泰龟城本是粗犷的,因为这座小学的存在,变得细腻柔和,这里绝不亚于平遥古城。”这是来自陇南市的青年诗人哈声礼给出的盛赞。
在黄河石林的观景台上,俯瞰脚下那川流不息的黄河水,仰视着碧空不断变化的云彩,平视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川,年长的、年轻的诗人都陶醉了。大家举起手机,贪婪地拍摄着,仿佛要把眼前的美景全部定格下来,据为己有。
走过那22道湾,来到了饮马沟沟口后,采风团一行来不及休整,就迫不及待地向沟内进发。“李逵背母”“石林古猿”“十二生肖”黄河石林的险、峻、奇,彻底征服了这帮远道而来的客人。“太壮观了!”这是彼时彼刻诗人发出的最贴切的赞誉。许是眼前的绝美景致激发了李文朝将军的诗兴,在一张普普通通的便签纸上,他挥笔写下了《黄河石林》口占:
剑树刀丛耸石林,黄河布阵奏强音。
引来四海风骚客,笔点砂岩尽变金。
诗词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真情实感。采风活动给大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汲取创作养分、激发创作灵感的机会。在此期间,作为此次诗会承办单位的负责人高财庭与众诗友分享了他的诗作:
青春雅会采风忙,诗意白银翰墨香。
吟诵将军赋礼赞,导游主席伞张扬。
奔波千里劳君甚,辛苦七言涵咏芳。
此去还期多勉励,放歌时代谱华章。
在数天的采风活动中,诗人们彼此间不仅结下了深情厚谊,更与铜城结下了不解的诗词情缘。他们创作了50余篇讴歌白银的精品力作。青年诗人安洪波向记者感慨,采风活动好比一座桥梁,方便了白银和其他地区的沟通交流。采风活动好比一条纽带,把白银的人文内涵和全国的文朋诗友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看到白银市委、市政府对传统诗词传承和发展予以的大力支持和白银市诗词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李文朝将军表示他很欣慰。在即将作别之际,他诵读了在银期间所作的《七律·白银礼赞》:
陇上黄河润绿洲,明珠丝路耀千秋。
三军聚首开天宇,一爆惊心动地球。
沙漠矿丰排国难,铜城业伟解民忧。
循环经济新型转,筑梦腾飞展大猷。
在依依惜别中,为期6天的纪念红军会宁会师80周年中华诗词白银青春诗会结束了。然而,宾客之间因诗结下的深厚情谊却永远存续,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却永远一致……
新闻推荐
靖远讯近年来,靖远县坚持“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统一管理、服务群众”的原则,将“乡村舞台”建设作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主要工程,大力推进“乡村舞台”建设惠群众...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