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郭城驿驿城遗址。
2015年6月28日,我们几位文史爱好者在万全琳老师带领下,对祖厉河谷的金会州古城以及周边几处遗迹进行了考察。
我们从白银平川乘车穿过大明靖虏卫古城(靖远县),再转西南进入丝绸之路中线祖历河谷,一路大家谈古论今,心情愉悦。
一北宋新泉砦
早上9时,首先对位于靖远县大芦乡黑城子村“北宋新泉砦”进行了实地考察。
大家边交流边欣赏大西北黄土高坡美丽的村庄和秀丽的田园,不觉已进入大芦乡地界,远处河谷东侧高地上高大的土城墙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车右拐驶离甘肃省道207线,缓慢穿过农舍田园,“大宋新泉砦”古城斑驳的东南角城墙伫立在我们面前,老远看见会州博物馆的王东良和马贵堂老师已在南侧瓮城上向我们挥手。
“新泉砦,旧名东北冷牟,元符元年赐名,属秦凤路。东至怀戎堡界白草原三十里,西至会川城界粗儿原三十五里,南至会川城三十里,北至会州四十里。”《宋史地理志》
“新泉城,在(靖远县)县南四十里。唐大足初郭元振置新泉军,初属朔方,天宝中属河西节度使,宋为新泉砦,金废。”(《甘肃通志》巻二十二)
通过遥感地图,测得新泉砦东西长350米(包括城壕),北半城被洪水吞噬,依据宋城建筑形式可以判断出南北长约500米,设南北瓮城。
半截残城内已成农田,看到满地即将瓜熟蒂落的西瓜,仿佛是北宋士兵与北人交战后阵亡跌落城中的头骨……
根据城中一处田埂断层露出的遗物判断,此城为北宋和金的城池,且在一次浩劫中毁灭,再无后来者居住,断层露出遗物有骆驼遗骨、有北宋耀州窑印花青瓷残片、黑釉瓷、灰陶等残片和大量燃烧后的灰烬混合在一起,城中没有明清遗物。
二会州博物馆
考察完北宋新泉砦,11时到达会州博物馆进行观瞻。会州博物馆由王东良倡导创建,馆藏文物丰富,不胜枚举,是一个多元文化博物馆。其中孝道文化、红色文化、石器文化、地方戏文化是最大的看点。彩陶以马家窑、齐家类型品种繁多。
王东良馆长介绍说:会州博物馆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的中心地段红堡子村,会州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始建于1995年,2010年正式成立,2014年获批。展厅500平方米,拥有各类藏品近万件。设有“古陶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四个展厅,存有“红军会师遗址”三处,并建立了“中华孝道讲习堂”“农家书屋”“红堡子文化大院网站”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了“四厅三遗址一堂一屋一基地一网站”的格局。我们将于明年进行二期建设,增设“靖会电灌水利工程纪念馆”“农耕文化体验园”和“百城堡遗址”“百庙宇文化”“家族文化”“会宁小杂粮”“蒙汉民族和谐”“非遗项目传承基地”“乡村记忆博物馆”等展厅,以期形成“一馆一园一基地十展厅”。
三金国会州
12时,我们一行前往会宁县郭城驿镇“金会州”进行考察。金会州城池坚固、高大、防守严密的建制,让几位研究过好多古城的人员赞叹。该城有内外三道城墙,内城墙有马面(箭垛),外城墙无箭垛,有内外三重城壕沟堑。
金会州位于甘肃会宁县郭城镇,北纬36°14'14.71",东经104°52'22.69"。地处关川河与祖历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是古丝路通西域的主要交通要道,宋夏金元时期是多方军事力量争夺的战略要地。
万全琳老师结合史志介绍说:金会州,金宣宗贞佑二年(1214年)为新会州,乃与夏人所辖古会州相对而言也。《金史·志第七·地理下》载:“会州,上,刺史,宋前旧名汝遮。户八千九百一十八。县一、寨二、关一、寨二(平西、通安)、关一会安(旧作会宁)”。会川城,北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筑,即今郭城驿郭虾蟆城遗址,为宋置边城。宋元丰年间,今靖远、会宁一带为宋、金、西夏争夺交战之要冲,形成拉锯之势。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宋会州(今靖远)又为夏人所取。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集贤殿修纂渭州知府章栥建安西城(今会宁张城堡),击走来犯夏人,受职经略使,始克复会州。郭城驿,据《金史》载,金末名将郭虾蟆不愿归顺元朝,独守此城13年,率将士奋力死战,无一人肯降,最后赴火自焚。后人感其忠勇,遂称此城为郭虾蟆城。
金会州城内布满大大小小的凹坑,万老师说这是30年前属定西地区管辖时,进行的一次大面积地毯式如挖洋芋似的考察探坑,我们走过城中未发现大量的残砖断瓦和生活用器残片。除30年前的大规模挖掘后,现在人们茶余饭后、周日消闲散步游玩,把指甲片大小的瓷片都当宝贝捡走了,所以我们未见到应该有的遗物,只是偶尔见到一小片粗糙的黑瓷片。根据遥感图测得该城南北长约700米、东西长520米(包括外城壕),西半城被千年内无数次山洪逐渐吞噬,使城的中心形成10米高的断崖。
四郭城驿
用餐休息后,下午1时在万全琳老师的带领下向郭城驿行进。
郭城驿始建于明代正统二(1440)年,为靖虏卫所设驿站。此城坐标位置:北纬36°12'45.04",东经104°53'33.95"。
郭城驿古城东西长325米,南北470米(包括瓮城)。
祖历河自城西向北流去,城北有一山沟宽约30米、深10多米,是一天然护城屏障,出北瓮城在沟上架一活动桥梁,遇敌断开桥梁,敌方难以到达城边,古人应用天然险要真是绝妙。南北桥基的建造和北武当迭烈逊堡地基筑造属于同一工艺。
目前该城北墙相对完整,西墙北段完好,西北角箭垛可见,今建一亭子。东墙有一段其上箭垛(马面)完整,观其形态可以目测出城墙体的立面坡度约为80度。南北两墙马面间距约80米,东西两墙马面间距约100米。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递铺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五三角城
自平川车经109国道,过三滩大桥,沿黄河西岸向上游行七八公里,看到河岸西侧一处高约50多米的塬台,在茂密的果树林中看见高大的黄土高墙,那就是三角城残迹。
我们沿一条引水渠寻找上古城的路,经过问路找到了上山的路口,车艰难地爬上红砂岩塬地,穿行于果树茂密的苹果园。停车于一块开阔地,下车向东行进,爬上一个高坡,视野中不时出现了大青砖残块。当地农人说,此青砖是旁边高台推平整地时铲出来的,顺着农人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个垂直剖面的青砖残墓,墓口堆积大量砖块,无法看到里面,断面的青砖立墙诉说着古墓的豪华,此砖比明朝的砖宽、薄、短,感觉像唐宋青砖。
几个拐弯后,远处树枝顶出现了高大的土城墙,根据以前遥感图的影像,确定这就是古城的西墙和西北角城垛,小路在古城西北角斩开的豁口进入城内,我建议大家从北墙瓮城门进城,可是几次尝试无法找到瓮城口,杂草丛生、绿树成荫,无果而返,巧遇一果园主人,我们道明来由后,热心的讲起了古往今来,最主要的指给我们看用青红砖和大量厚实的木板垒成的田埂,其中部分红砖老远看以为是现代的,走近观看敲打,马上一惊,怎么和北障山三角城的有些相似呢。田主告诉我们这些砖头、木板都是当年生产队平地时,挖出的古墓残留的东西。告别田主,转回从西北角豁口进城,西北角城垛和瓮城西墙高七八米,夯土层厚约15厘米。沿北墙内侧行走想找北城门,一处坍塌的位置似乎是城门,北城墙残留约150米,站在北城墙看见西城墙中部部分已被人为推平,向城内观望,到处是果园田地,地势并不平坦,是本来就不平整?还是经多年的雨水冲刷形成了高低不平?思考中已走入城中,说是城中也就是农田果园,遇一农妇,询问城中发现过什么东西?那个位置有残砖断瓦?她说砖瓦她没见过,倒是在多年的种田中发现过宋朝的铜钱,崇宁、政和、宣和等,还偶尔有五铢钱,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时间久了,麻钱找不到了。我们随口一问有人发现过值钱宝贝吗?她警觉起来,“你们是搞古董的吧,拿出合法证件来,不然我报警,我就是看管这里的……”我说你看管,西城墙几十米最近刚推倒的城墙怎么没向上反映?她无语了。我们曲折、高低不平地穿行于城内的果园,想发现说明此城的残砖断瓦,可是没有,不知为什么?
又碰到一个种田的人说城东边高地曾经出土过铜钱,我们朝东边走去。
甘肃靖远三滩阎门村三角古城,到目前未见到史料详细记载。
根据地理位置和当地人之叙述,以及结合已有残存,可以大胆推测其为西汉河西第一城。
《史记》中载:始皇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蒙恬与公子扶苏30万大军,收复秦长城和黄河东之间的羌戎之地后(史称新秦地),自兰州到河套南沿黄河东岸设关卡、建城堡、烽燧,其中就有鹯阴古城。
西汉接手秦国地盘后,过黄河西去必须在靖远平滩堡到大庙之间的黄河上选择渡口,靖远城至月河这段是最佳渡河段,三角城下位置也是当年红军西征时红5军的渡河口。
大汉军队过河后,按理应该在河边建城,可东西接应,况且三滩大面积的河滩地很适宜农耕,选此红砂岩之高地,不怕黄河冲刷,也可抵挡敌军攻城,是汉军西征的最佳据点。
三角城西墙和北墙为直边,西墙长400多米。北墙残存约200米,北墙靠西端有方形瓮城,东边和南边依山形筑墙,形成近似三角形。东边的城墙可能经过漫长的岁月滑坡坍塌已无踪迹。
站在古城东边,城下是断崖,下边是黄河水,靖远城到月河的视野尽收眼底,好一个瞭望高地。
看到北侧田中有人剪修果树,靠近聊天,很热情的男子又说些古事,说城中曾经出过铜印、军人头盔、古币等等,我问在城里见过瓦片没有,他说没有,正和我们观察到的一样,城中偶有残砖,却无房屋瓦片,更无一丁点像靖虏卫防区大多古城发现的青花瓷残片。聊天间,城中遇到的农妇从树中冒出,说我们是搞古董的,不让男子多说,她手里拿一小块瓷片,我看有点像北宋的东西,她的言行感觉此地还隐藏着神秘的故事。告别他们,沿东南边向西行进,走20多米后看到一个一米多见方的垂直盗洞,深五六米,不知盗挖者在此拿走了什么宝贝。
继续前行,在城之南一块像手掌平伸出的台地上,发现有零星残砖和筒瓦,感觉是明清的东西,刚好旁边果园里有人,询问得知是龙王庙台。
我们登上随山形而筑成弧形的西南角古城墙,转而走上西城墙,西城墙长约400米,西城墙中部被人为推毁掉20多米,内侧城墙也推成了进果园的公路,似乎这里任人处置,无有保护,西城墙内侧有好几处打洞后建城的墓葬,早被盗挖一空。西城墙目前相对完好,有三处箭垛马面可见,急需保护。
下城墙出西北豁口,离开古城。大家猜想着此城的前生今世,观赏着夕阳下的景色,乘车下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涛)近日,靖远县东湾镇砂梁村上庄的村民沈师傅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308899反映称,他们村近两个月没有自来水了,如今正值夏季用水高峰期,没水的日子非常难熬。对此,靖远县政府办公室回...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