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乔斌文/图
图为村民告诉记者,这段道路已经被水彻底覆盖。
图为道路积水,农用车从水中穿行。
图为由于道路破损严重,农户所建设的大棚已经废弃。
小沙沟位于白银区四龙镇与靖远县北湾镇的交界处,呈南北走向,从公路的七五坝渠向北延伸至山脚下,总长约两公里。就是这条仅仅两公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村民不堪其“烂”。不少村民向记者反映,眼下临近小麦收获季节,道路难行,蔬菜难运,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对此,记者日前前往该地进行调查。
道路坑洼致蔬菜外运难
村民致富梦搁浅
7月8日,记者在当地小沙沟附近看到,一条四米多宽的道路东西紧连靖远县北湾镇泰安村、金山村、古城村和白银区四龙镇永兴村,属典型的“插花”地区,而就是这条两公里的泥路,周边村民致富的梦想迟迟不能实现。
据了解,小沙沟两边分布着数以千亩的农田和近十年发展起来的蔬菜大棚。长期以来,村民们依靠这条道路进行农业运输。然而近年来,随着道路破败不堪,年久失修,这段路的路面到处开裂,并出现坑洞,加上路边水渠老化加剧,排水不畅,农业灌溉时,水渠中的水经常冲坏道路。就在记者采访时,路面被水冲刷过的痕迹依旧清晰。
平堡乡平堡村村民王建生告诉记者,道路烂了好多年,没有任何部门进行修补。“没人管,没人看,这条道路烂得不成样子,村民如果骑电动车很容易会发生翻车的情况。如果遇到下雨天,出行更加困难。”
四龙镇永兴村村民王永平,曾在几年前建过几个蔬菜大棚。“因为这条路,老板不愿来收,来了还不断压价,外面卖一元,这里只能卖三五角。”因交通不便,几乎所有村民每次种养都亏本。记者注意到,这条道路周边许多蔬菜大棚已经荒弃,被周边农户种上了玉米、小麦等作物。
北湾镇金山村村民李金堂心痛的告诉记者,他花三万多元建了个蔬菜大棚,但是因为路难行,眼看着辛苦一年的蔬菜无人收购烂在棚里,自己也只能将棚子撂荒了。“前些年养猪赚的钱,都赔进去了,现在连本钱都没了。”
两公里“脱贫路”
农民等得太久了
采访时,不少村民表示,基础设施太过薄弱,出村进村都难,外界信息闭塞,导致村民无法脱贫致富。永兴村村主任张朝明说:“种子、市场、销售等环节,有一个环节出现变故就足以将村民拉回起点,甚至血本无归。”
他很有感触地说,不完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村民生活条件出现了恶性循环。“大家眼瞅着脱贫梦又一次被击碎,大多数时间村民们都无所事事,到处转悠。”张朝明说,这条两公里的经济路,村上争取了多次始终没有立项。“镇村之间可以作为行政村道,但自然村道很难拿到指标。”为了修路,他跑过相关部门很多次,颇感不易。
虽然这条两公里的泥泞道路成为周边村民们心头之痛,但是村民们还是对脱贫致富充满期待。“毕竟我们这里地理位置好,离白银也近,又是黄灌区,只要路一修,日子肯定会比现在要好得多。”
一条道路多地管理
修缮需要共同出资
那么,为什么这条仅两公里的道路无人管理修缮呢?对此,记者首先来到四龙镇进行采访。
四龙镇人大主席李建芳告诉记者,这条道路破损问题,他们早就很清楚,也派了相关工作人员实地探访过,但由于这条路牵涉多个乡镇管理,维护并修缮道路的权责并不是仅归四龙镇。
“这条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段,一段归我们管,一段归北湾镇管,一段归平堡乡管,可以说是典型的‘插花地区\’,现在农民们私自蚕食路基,破坏水渠,我们已经派人对道路进行了简单的沙化处理,但要进一步大修,需要三个地方政府共同出资。”李建芳表示,由于道路最北边位于剪金山山脚,考虑到有山洪灾害影响,因此,修路必须先重新设计和整治水渠,但是牵涉到资金问题,还是需要三方协商解决。
相关部门表示
将尽快解决道路破损问题
损坏的村道路何时才能恢复?采访时,四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乾兵明确表示,这条道路他们会联合其他乡镇尽快解决。毕竟关系到村民生产生活,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我们能给村民承诺的是,确保一年之内彻底解决这件事。”
北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博也表示,他们会跟其他兄弟乡镇配合解决此事,向上级争取资金,尽快恢复损坏的道路。同时,该负责人还称,为保障村道路的出行安全,他们正在协调组织人员对道路进行临时修补。
对于道路修复的进展情况,本报将持续关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焦睿)7月20日,记者从甘肃廉政网获悉:白银市通报了1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1.白银市粮食局副局长张效平违规操办儿子婚礼问题。2016年2月29日,张效平在操办其子婚礼...
靖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