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乔斌
90岁高龄的老人冉银花,是靖远县平堡乡平堡东村最高寿的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下苦人,一个人操持农活,辛苦养家。到了鲐背之年,老人越活越滋润,每天穿上透着喜庆红色的对襟唐装,在庭院信步赏花,晚上看看电视剧,偶尔还要穿针引线做一做针线活。老人见到人总是乐呵呵的,听到有趣的事更会笑得合不拢嘴。
老人平日里最喜欢在院子里赏花。
本报记者乔斌摄
高财庭联王毓春书本报记者朱德军摄
老人与家人的合影。本报记者乔斌摄
墙上趴个蚊子都能看见
灶上炖着骨汤,下面的柴火“噼噼啪啪”地燃着,火光照亮了冉银花老人红润的脸庞。填柴火的手,满是褶皱,但依旧有力。坐在小板凳上,看到有客人来,孙女扶着冉银花老人起来,老人起身表示欢迎。
孙女说,老人心肠软,年轻的时候,哪怕自己吃不上饭,也要给村口的傻寡妇送上一口。听到这,老人说着本地方言,记者听不太懂,孙女“翻译”说:“都是农村吃苦的女人,看着别人日子过得辛苦,自己心里不落忍。”
“一辈子就是这样,乐善好施,我们常逗老太太,‘你这么大年龄了,眼不花,耳不聋,这些都是平日里做好事得来的福报。’”孙女说。老人在一旁听着也乐起来了。
老人眼不花耳不聋,绝对没有夸张的成分。孙女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今年夏天,老人看完电视准备要睡觉,但一直拉着孙女的胳膊,说屋子里有蚊子,她怕咬。孙女拿着苍蝇拍到处找都找不到,老人努着嘴:“就在东墙上趴着,你咋就看不到?”孙女对记者说:“你说这老太太眼睛好不好使?”
最喜欢红色
冉银花老人最喜欢红色,衣服要大红色的才肯穿,小院子里也要种上红红的月季花。
为啥喜欢红色?老人说,那个颜色,自己看了就欢喜的不得了!老人每天穿上锃亮的小黑皮鞋,头发也要梳理得整整齐齐,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噔噔噔”的小碎步走得挺利索。看着满院盛开的红花,老人的嘴就一直笑着没有合拢过。
老人一辈子好像没有烦恼的事。据老人的大女儿回忆,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老人年轻的时候,村里闹饥荒,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村里别的人每天愁眉不展,老人每天还是一样乐呵呵的,该干啥干啥,“愁个啥!没有不亮的天。”
老人还有一个本事,就是说媒。她走这家,串那家,看着两人差不多,就说和。大女儿说,老人说媒的成功率比现在的电视相亲节目成功率还要高。
老人的大女儿今年已经70多岁了,每天捧着一个生了锈的糖盒子,按说明书吃里面装满了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药。“我妈啥药也不吃,她啥病也没有。”大女儿说,老妈这辈子没病没灾,不仅是老人的福,也是儿女们的福。
乐观心态活到100岁
老人的院子里的台子上放了好几个丝瓜,孙女说,丝瓜炖汤是老人的保留菜式,自己做,自己吃,自得其乐。老人很会生活,饿了会自己到厨房里煮个鸡蛋,煮个地瓜或者在灶里烤个土豆。
“我要不给你们说,你们能看得出老太太90岁了?”孙女说,今年全家人给老人过90岁大寿的时候,晚辈们盼着再给老太太过百岁寿。老人还是一样的笑呵呵,“铁定能,铁定能,我还没有活够呢。”
老人如今已是五世同堂,孙女说,这个年龄的应该是忍受着病痛与衰老的折磨,每天期盼儿女的关心,在单调滞缓的日子里等待太阳落山。但自己的姥姥却在人生结尾处活出了澄明,活出了丰富,活出了色彩。
说话间,锅里的骨汤烧开了,香味弥漫开来,混合着红萝卜和玉米的香味,这是最家常也是最绵长的生活味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琴琴通讯员柴钰欣)9月27日,记者从靖远消防大队获悉,近日靖远县五合乡一妇女因非法储存销售汽油,严重威胁了公共安全,被靖远县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5天。据悉,靖远消防大队...
靖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