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闻 合浦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合浦新闻 > 正文

桅杆林立 泊舟如蚁 千商万贾看船埠

来源:玉林晚报 2018-03-16 15:54   https://www.yybnet.net/

古埠码头,江面如镜青石板上辙痕深深古道石板上的刻字赫然可见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商铺遗址,古韵犹存护龙庙气势恢宏离开玉林城,采访组继续一路向海,迫不及待地赶往下一站——福绵船埠。船埠,是采访组一路不断走来,被提及的地名。

在玉林这条千年“海丝路”上,船埠是曾经盛极一时辉煌过的古镇,更是玉林与“海丝路”关联的一个重要的遗址遗存点。

临水兴起,缘商而盛

在一切尚赖人力的岁月,有水,便有了财路。

位于南流江与车陂江交汇处的船埠,作为沟通岭南都会玉林与合浦港的最主要的水路通道节点,便捷的水运交通成就了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船埠,可谓因船得名,临水兴起,缘商而盛。

史料记载,自明弘治(1482年-1505年)年间开始,船埠就是玉林重要的集镇之一。明清两代,此地是玉林通合浦、北海水运的起点,也是盐、海货、土特产的集散地。特别是清朝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准清廷正式划南流江为广西食盐进口的航道后,船埠盐市进一步繁荣起来,成为中南省区及贵州南部地区用盐最大的中转站。运进食盐,运出大米、生猪、蓝靛等,当时往来船埠的船只多达千余艘。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船埠盐市达到鼎盛。

盐市的兴盛,更进一步带动了医馆、餐馆、菜市场、日用品销售等其他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长约400米的商铺街,吸引邻近省区(尤其是广东)商贾及本地商人争相前来经营。拥有天时地利的这里成了各种商品货物的集散地,有盐埠头、米埠头、木材埠头等,10多个埠头多时停靠500艘船,形成“桅杆林立、泊舟如蚁”的场景。

祠庙香火,粉墙黛瓦,茶楼酒肆,书院戏台,乃至钱庄当铺……在这里,岭南圩镇该有的元素一应俱全。

据《玉林市志》记载,1939年玉林乡村商业网店统计,当时玉林县各地乡村有商业网点535个,其中船埠圩就有62个,是当时玉林最多商业网点的圩市,而相邻的福绵、新桥乡的商业网点才分别有58个、60个,可见当时船埠圩的繁华程度。

古镇寻踪,盛世余香

从玉林出发,沿着玉福大道直行,过了福绵区政府,往新桥方向不到两分钟车程,过了新建的船埠大桥,在道路右侧便可看到一座牌楼上写着“船埠村”,采访组下车径直走进去。

初始,映入眼帘的都是新建的楼房,与其他农村不同的是,这里的村道较为宽敞大气。村民说,大气,是古镇的遗韵。

前行数十米,右转来到江边,导游介绍,背江而建的就是古船埠街,当年沿街两边都是青砖绿瓦的商铺,只是如今仅留断壁残垣,荒草杂树丛生。

其中,只有一座青砖到顶的商铺古楼保存较为完好,当年的雄姿仍清晰可辨。商铺前有一段10多米长的青石路,青石板上均有数道深深的辙痕,这些辙痕是轮木车(俗称鸡公车)碾出来的。“这条青石路是从船埠街到福绵并一直延伸到玉林城的古道。”导游说,古楼旁有石板台阶延伸到江边,这里就是当年船埠的6个码头之一。

站在码头遗址上,南流江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江水仍静静地流淌。江面如镜,几朵白云如絮般倒挂在水面上,与蔚蓝色的天空一道,形成一个浩瀚的水底苍穹。只是当年“桅杆林立、泊舟如蚁”的场景不复存在,不过,她似乎还在用低缓的涛声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往日的繁华,当年喧嚣的市声人语也随夕阳下最后一片远影在天际线的消失而远去,只留下从古庙中依稀飘来的繁华盛世的余香。

护持商贾,龙则风云

沿着江边,继续南下,不远处是一座三进结构、雕梁画栋的古庙。只见古庙大门正上方写着“护龙庙”3个大字,门联是“护持商贾,龙则风云”,字体笔力遒劲,气势恢宏,古镇特有的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扑面而来。70多岁的村民郑老伯告诉采访组,此庙当为护持商贾而建,护持商贾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建庙护商,可见船埠重商兴商。对此,回顾船埠曾经的商号就可见一斑。从“道记”“恒泰”“成昌”“瑞昌”等遍布船埠的商号中,可以看出商家对于生意兴隆的企盼和向顾客宣示、吆喝的意味。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商号名称,似乎也在倡导一种文明,给人以希望和力量。百年前,中国社会仍然处在农耕时代,这些依靠南流江航运买卖天下、货利四方的商号已开一时风气之先河,在“海丝路”上奔流不息。

走进护龙庙,只见庙里供奉的各种神像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环顾四周,地板上的青砖在岁月的磨砺下显得光滑而深刻,加上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装饰,让人感觉恍如隔世。

我们注意到,第二座阁楼外墙背后有一幅画配联,左联是“大江横流斜阳双渡”,右联是“高阁周建明月一楼”。据说画作、对联都是当年建造楼阁时所作,描绘船埠舟楫往来不断、市井繁荣、商贸兴盛的景象。

郑老伯介绍,护龙庙后座栋梁上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增建”,意为庙里一些建筑是清光绪十六年前所建,有人据此猜测为明朝至宋朝期间。虽然多年过去了,护龙庙至今仍保存完好,是玉林四大古庙之一,为市级文物保护点。每逢农历五月十六护龙庙诞辰日,当地信众都自发前来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再现当年古镇的繁华。

古镇商埠,簇拥都会

南流江福绵江段有两个著名的古埠,一个是新桥犁嘴的辛仓埠,另一个是福绵村的船埠。据专家考证,秦汉时期至明永历初期,辛仓埠一直都在使用;明永历初期辛仓埠被大水冲毁后搬迁到船埠,自那时起至民国时期,船埠便成为玉林商品集散地,不断巩固着玉林岭南都会的地位。

据《广西年鉴》,“南流江上承定川河,自鬱林过船埠经博白县境汇合诸溪渠,而南流入合浦县境,可通二万斤之民船。出口货物为粮食及牲畜之属,输入货物以食盐为独多”。《广西各县商业概况》也称,“鬱林以南流江为最大,由城南直通博白而达北海,由船埠到城可行载数千斤之民船。所有一切海味均由此道入口县内,猪米亦多由此道运往北海”。

特别是抗战期间,日寇封锁自天津达雷州半岛的沿海走廊,而北部湾合浦东西沿海成为当时西南各省物资进出口的唯一空档,南流江成为广西乃至云贵诸省所需食盐海货北运的最重要通道。

据《鬱林县政府代电建字第143号》记载:“南流江战前为桂南盐运要道,战后亦为桂粤湘盐运要津,航行帆船25000-80000斤。战后鬱林县计有民船152艘。船埠仍然是南流江上游的重要港埠,自此而下可通行载重10000-40000公斤的船只,自此而上至鬱林城可通行数千公斤民船。”由此可见,近代百年间,鬱林能持续维持并发展其作为桂东南物资集散地和南北交通重要枢纽的地位,船埠功不可没。

北京大学韩光辉教授考证后也认为,船埠就是明清至民国时期鬱林州南达合浦、北海的南流江大宗货物水运起点。食盐与其他海产溯江运至船埠,陆运至州城;或由民间小船直接运达州城南门外转运州城;集中于州城中的粮食及农副产品则南北分流外运。这种水陆交通运输形势长期发展的结果,使鬱林在州域之内得到了突出而集中的发展,成长为五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岭南都会地位进一步巩固。

现在的船埠已丧失曾经辉煌的航运地位,但遗留下的船埠盐务局遗址、古码头遗迹、西城堂盐铺、唐幼卿盐铺等古迹依然令人热血沸腾。

船埠是“玉林海丝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何等喧嚣和繁华!青砖黛瓦,不失优雅;老街深深,香火袅袅;商埠码头,江畔书榭……这里的一切无不吸引着我们。特别是那些青石板上的车辙,至今还写着岁月沧桑,也在向我们诉说着一段历史、一种生活、一份情缘。

新闻推荐

为建设生态美丽北海添新绿 王乃学蔡锦军等四家班子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王乃学、蔡锦军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本报记者许振国摄本报讯(记者扶建邦)春风拂面,新绿初绽。3月12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市长蔡锦军等市四家班子领导来到合浦工业园月饼小镇,与干部...

合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黄花风铃花盛开2018-03-14 11:08
猜你喜欢:
评论:(桅杆林立 泊舟如蚁 千商万贾看船埠)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