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海 今日合浦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今日合浦 > 正文

山口木偶戏:传统戏剧的坚守

来源:北海日报 2019-09-26 09:55   https://www.yybnet.net/

木偶的各式头冠。谭华懿 摄木偶头饰。谭华懿 摄木偶戏表演。 王健 摄群众观看木偶戏。 陈晓锋 摄木偶戏剧团在乡间表演。 陈耀文 摄操纵木偶进行表演。 王健 摄舞台背后的配乐者。 王健 摄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说的就是山口杖头木偶戏,已经流传了几百年。舞台上,配音者的唱腔圆润响亮,配合表演者的灵活舞动,武将英姿飒爽,花旦妩媚娇俏,折扇、拂袖乃至刀枪格斗,鲜活灵动。

山口木偶戏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北海市的文化品牌之一。2016年,山口木偶戏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上半年,自治区拨付5万元用于建设项目传承基地,今年该基地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

山口木偶戏,这出活跃了几百年的传统戏剧,究竟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

历史悠久

据《合浦县志》载:“木偶戏于明代从福建传入”。木偶戏在北海市合浦县的山口、白沙、沙田、公馆,铁山港区的南康,银海区的福成等乡镇均有分布,尤以山口、白沙两地为盛。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木偶戏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等。山口木偶戏则属于杖头木偶表演,当地人也称之为“鬼头戏”“鬼仔戏”“白戏”。

山口木偶戏最初是单人在田间或树下卖艺演出,后演变为多人演出。角色共分为旦、生、净、末、丑、杂六大类,其中旦又细分为花旦、夫旦、老旦,生分为文生、武生,各种角色形象不一,生动逼真。不同角色所用的唱腔、音调不一。清初,合浦民间演木偶戏,用正字唱,后改用白话演唱。山口木偶戏的舞台,多数是露天舞台,背部设有遮挡操纵者的帷幕,以及“出将”“入相”的木偶上下场门,演员立于幕后操纵木偶表演,观众可从三面欣赏。

木偶戏班在农闲时或在春节期间到各村演出。剧团搭起布幕的露天戏台,或在幕前,或于台后,四五个木偶艺人便按旦、生、净、末、丑、杂等角色同台演出。配音者用粤剧的唱腔,按照小说的内容即兴发挥,而木偶操作者则根据配音者即兴演说的内容,右手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左手操纵两根手杆(与手相连),操控木偶进行表演。

长达三四个小时的演出既不需彩排,也没有固定的剧本,只有提纲,全靠艺人的自身本领入乡随俗地现场发挥,这就需要艺人高超的操纵技艺及高度的默契。艺人通过对木偶的操纵,达至“人偶合一”的境界,来呈现他们成竹在胸的一举手一抬足间的一颦一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演出全程只一人“掌板”配乐,手、脚、口并用,同时操纵双皮鼓、沙的、扣锣、唢呐等6样乐器,却游刃有余,技艺高超,精彩极致。

据了解,山口木偶戏所使用的人偶以70至80厘米和100厘米高为多,大的达到110厘米,也有一部分古老、存放年代比较久远的40到50厘米高的小木偶。木偶眼睛能开能闭、转动,嘴舌也能活动。因手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符合表达剧情里人物与时代的需要。

至今为止,山口木偶戏的表演剧目已超过300个,主要的演出剧目有《穆桂英挂帅》《赵双阳追夫》等,其中《赵双阳追夫》曾荣获合浦县委、县政府举办的合浦县民间传统文艺会演二等奖。

“黄金时代”

曾经的山口木偶戏,可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戏剧表演。

逢年过节、民俗节庆时,每当锣鼓一响,村民们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小小的木偶戏台围个水泄不通,早早就抢占好有利位置。没抢到好位置的人只有踮起脚尖去看,拼命把头往前伸、竖起耳朵去听。

演出时,由于木偶戏班里没有女人,有时剧情需要女性角色说话时,男艺人们还得扯高嗓音,把声音变尖模仿女声。台上台下,歌声、笑声此起彼伏,给静寂的乡村夜空带来难得的喧嚣。

“从前的木偶戏表演现场是非常热闹的。”说到木偶戏昔日的繁盛,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山口杖头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陈耀文两眼放光。据老艺人们回忆,新中国成立初至上个世纪60年代末,是山口木偶戏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山口木偶戏表演队伍不断壮大,每逢春节、诞期及冬至等传统民俗节庆,都会在广场、宗祠或者寺庙等公众场所进行木偶戏演出。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往日备受欢迎的木偶戏,受到极大的冲击,早已盛况不再。跟鼎盛时期多达数千名观众同场观看的盛况相比,如今的木偶戏往往一场只有几十名观众,从前的光环已不复存在。

如今,合浦农村虽依然会请木偶戏剧团来表演,但也只在每年春班(农历一至四月间)的诞期和传统节日时,需按传统习惯演木偶戏来应景,各个木偶戏剧团才有露脸的机会。平日里即使有戏演,观众也是寥寥无几,且多为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几乎没有年轻人。

台下是白发苍苍的观众,台上表演者也同样不再年轻——如今仍在表演的山口杖头木偶戏艺人,年龄最小的都已过五旬,最大的70多岁。“现在的年轻人看不懂木偶戏也没耐心看完。本来一个戏班至少5人,现在9个班才36人,人手严重不足。木偶戏艺人有的退休,有的已去世。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不愿继承木偶戏班。”陈耀文叹息。

陈耀文告诉记者,现在在外打工至少可有几千元月薪,而木偶戏演出一场数小时也不过一两百元酬劳,如此微薄的收入让年轻人对这门技艺提不起兴趣。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木偶戏,木偶戏的传承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加上缺少专项经费的支撑,木偶戏剧团仅靠演出获取费用,以维持木偶、乐器的采购和维修等日常消耗。长此以往,木偶戏剧团显然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

传承保护

多年过去,陈耀文与其他木偶戏艺人依然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以微薄之力苦苦支撑着这个“亏本”的生意。

广西唯一一个自治区级国营木偶剧团——广西木偶剧团的负责人叶青同样对山口木偶戏的现状感到痛心:“这批老艺术家都已经老去,国家确实要重视这个事情,支持他们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不然这么好的民间艺术就要失传了。”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技艺无人继承、无力支撑的困境该如何解开?

让人欣慰的是,2016年,山口木偶戏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上半年,自治区拨付5万元用于建设项目传承基地,今年该基地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

2018年3月17日,“世界木偶日”的“走进木偶世界,感受非遗魅力”惠民展演在广西儿童剧院举办,山口杖头木偶戏经典剧目《赵双阳追夫》片段在这个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这些,无疑是对陈耀文他们数十年来坚守传统木偶技艺的极大肯定,亦是对山口杖头木偶戏的有效宣传。但是,他们也深知,单凭民间团体的单打独斗,依然难以发展这一传统艺术,困境依然无法解除。

这群坚守传统艺术的传承者,希望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非遗项目,加大扶持及补贴力度,让山口木偶戏这一枝奇葩能突破目前的困境,在如今百花齐放的文化大观园中继续生存,并且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民警破获一起盗窃耕牛案

本报讯(记者翟坚求通讯员陈敬龙)9月17日下午,合浦县公安局泮塘派出所民警在铁山港兴港镇追回1头被盗耕牛,破获一起盗窃耕牛案...

合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浦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山口木偶戏:传统戏剧的坚守)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