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海 今日合浦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今日合浦 > 正文

“老杨公”:百年曲艺“唱”出新活力

来源:北海日报 2020-01-02 10:09   https://www.yybnet.net/

“老杨公”的表演面具。市非遗中心提供合浦的“老杨公”艺术展出。 陈晓锋 摄非遗传人走上舞台为群众表演“老杨公”。 王健 摄非遗传人走进乡村,给当地群众表演。市非遗中心提供苏莲熙在合浦街头表演,吸引了许多当地群众。 市非遗中心提供“老杨公”在活动上演出。 市非遗中心提供“老杨公”在合浦景区演出。 陈晓锋 摄“老杨公”在北海非遗文化名录展演上演出。 市非遗中心提供编者按:

“老杨公”,这一用廉州话演唱的珠乡民间曲艺,也是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自中原古老的宗教艺术“傩舞”,盛行于北海、钦州一带讲“廉州话”的地区,是一个特殊的民间艺术品种,据说起源于东汉,戏曲艺术定型并盛行于明清,有记载的历史至今已有几百年。“老杨公”谐趣、幽默、逗笑,常常被作为北海乡村婚嫁迎娶以及节庆贺喜的重头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如今,传统的“老杨公”表演依旧在南珠故郡的民间广泛流传,有着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并在新时期重获“新生”,在百花齐放的珠乡文艺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表演形式

“老杨公”俗称“鬼面壳戏”,因为戏中主角老杨公始终戴着一个似笑非笑的“鬼面壳”而得名。早期的“老杨公”以唱为主,对白不多。随着人们对娱乐需求和欣赏情趣的提升,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如今,“老杨公”已成为唱、白、做、舞相结合,穿插滚打即兴表演,同时还与观众随意唱答互动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中包括仙姑耍扇花、耍手巾花及步法、老杨公的跳四星、撑船棹船等动作。

“老杨公”有固定的曲牌,分为对唱和演唱。曲牌主要由“东海歌”“西海歌”“撑船调”“棹船调”组成,还有“大堂歌”“犯仙调”和“西江月”“判家档”等辅唱曲牌。

通常,“老杨公”有一定的表演程序。一开场,仙姑手持花扇唱着“东海歌”出场,老杨公戴着面具,左手拿着一条纸筒火,右手执梢把摆渡而上,唱着“西海歌”与仙姑搭讪。接着用顺口溜讲故事,展开戏剧性的情节,直到老杨公边摇橹边唱“撑船调”“棹船调”和“西江月”送仙姑登岸,仙姑唱着“犯仙调”向老杨公告别而去。

经过民间艺人的传承、创作,“老杨公”形成以说唱为主、结合民歌、舞蹈的崭新民间曲艺,在北海合浦地区广泛流传。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老杨公”整体风格谐趣、幽默、逗笑,成为珠乡喜闻乐见的传统表演艺术。

每当婚娶、乔迁、年节等喜庆的日子,人们总喜欢请“老杨公”表演剧团前来演出助兴。在乐器敲打的配合下,表演者酣畅淋漓的表演似乎更能衬托节日的欢庆。

全套表演中,“老杨公”还要进行“酬灯赎褐”宗教程式,共有八大程序,依次是起神、诵经、练兵、贺寿、拜塔、代塔、解灶以及散神。其中前六个程序连贯进行,必须一气呵成。待到深夜所有观众都离开了,道士才在主家代表的配合下秘密实施“解灶”和“散神”这两个环节,“请神降福”的八个程序才圆满完成,达到了“酬灯赎褐”的最终目的。

发展至今,“老杨公”的表演既有请神迎福的宗教色彩,又有劝世说教的人生哲理,还有娱乐大众的效果。如此贴近民众、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为珠乡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而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历史悠久

北海合浦自古为百越之地,大量的中原先进科技文化相继传入,决定了北海合浦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据考证,东汉时期或更早传入合浦的中原古老的“傩舞”正是“老杨公”的源头。例证之一是“傩舞”和“老杨公”这两者的表演形式,都是自始至终戴着面具表演,并且“老杨公”保留了“大傩”的请神迎福宗教目的和娱群乐众的艺术表演形式;再者,“老杨公”使用“廉州话”演唱。廉州话是粤语次方言的一支,又叫“麻佬话”,“麻佬话”实质是“马留话”的同音异称。据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考证,“马留话”其起源与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有关,据称马援征交趾时,将从中原带来的军队留守在合浦一带,语言流传下来,故称“马留话”。从而印证了“老杨公”是从中原传入合浦的史实。“老杨公”的前身,其实就是古老的驱鬼逐疫和祭祀并存的宗教仪式“大傩”中的表演部分——“傩舞”。

“老杨公”的歌舞形式自形成后便开始逐步蜕变,从“傩舞”转向民间戏曲艺术并盛行于明清。

“老杨公”的起源在珠乡民间还有一段感人的神话故事。相传仙姑蔡九娘原住天上,因动凡思,触犯了天规,被玉帝罚下凡间受苦,降生于合浦水潮院。蔡九娘家境贫寒,受现实生活所逼,被卖给地主王国清为媳。但其受尽地主和家婆百般折磨,难以忍受,欲投海自尽,幸遇南海观音菩萨化身的老杨公撑渡搭救。老杨公棹着一艘无底船,与蔡九娘对唱,老杨公多次出难题,试探其真情,蔡九娘思绪万千表露尽致。老杨公了解她悲惨遭遇后为她指点迷津,使一心寻死的蔡九娘转而觉醒过来,帮助她渡海,逃往南山解脱困境。所以,在珠乡民间,“老杨公”又是一位撑船过渡的人,意为把人撑离茫茫的人生苦海,抵达一个幸福快乐的彼岸。

几百年来,“老杨公”这个融合着精神信仰、民间习俗、地方风情、说唱艺术等多种历史人文元素的民间艺术盛行于北海合浦、钦州浦北等“廉州话”地区,广受百姓喜爱。

非遗传承

2010年,“老杨公”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李日喜就是“老杨公”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李日喜从小受其父影响,3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传统“老杨公”的表演舞台上。对于“老杨公”的表演环节、曲调、唱词,他早已烂熟于心,信手拈来。每逢春节,也是李日喜与搭档最忙的时候,他们在合浦的乡镇表演拿手好戏——“老杨公”,身穿红黄演出服,带上鬼壳面具,头戴黄布帽,用传统歌舞为广大群众送上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李日喜是为数不多传承了整套“老杨公”的人,他在北海合浦非常受欢迎。李日喜和搭档苏莲熙是珠乡的民间艺人中最活跃的组合,他们常年行走于北海各乡镇表演,每年演出场次超过100场,是传播“老杨公”的优秀使者。两人与乐师花大爷组合的“老杨公”,还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广西电视台专题片的拍摄、录制,“老杨公”登上了央视舞台。

“本土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人都喜欢找我去主持祭祀和唱戏。但‘老杨公’这门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太难找,现在没有几个年轻人肯学的。”李日喜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像李日喜这样执著于“老杨公”表演的民间艺人已经越来越少,或高龄或逝世,年轻一辈无法接棒,“老杨公”传承处于断层状态。

不可否认,老杨公作为一种民间曲艺,在充分展现珠乡民俗风情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老杨公”这样的传统民间艺术该何去何从呢?

老曲新唱

近年来,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每年,该中心通过“非遗”节目进校园、乡村、社区等展演活动,将“老杨公”等一批非遗节目在舞台上展出,让青少年、社区群众、乡村百姓等都能一睹非遗文化的风采,对本地的非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除了为基层群众送上文艺演出外,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积极为各乡镇文化站的文艺骨干和曲艺发烧友进行培训,并不定期地请来“老杨公”传承人进行授课,进一步加强“老杨公”曲艺的传播力度。

今年,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对“老杨公”的2个剧本进行了改编,融入目前最新的国家政策、扶贫、党建等内容,进一步的创新创作后,将节目搬上舞台,大受群众好评。

而从2011年开始,合浦群众也惊喜地发现当地民间传统艺术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近年来,合浦举办的“合浦民间传统文艺汇演”及“合浦县文化艺术舟”等多场文艺活动中,民间传统艺术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老杨公”爱好者们将传统曲目改编、完善、创新,融入时代、地域的因素。“老杨公”成为该县大小晚会的常客,融入小品、歌舞、乐器演奏等等,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载体,通过生动活泼的表演,在舞台上大发异彩,为观众带去欢笑。

合浦县还成立了山歌研究会,致力于保护、挖掘、传承“老杨公”等一大批合浦民间传统文化,寻找仅存无几的民间艺人,挖掘更多的本土文艺,并整理成册。

如今,“老杨公”作为珠乡文化的古老瑰宝之一,正不断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在众多曲艺爱好者的参与和推动下,将这项宝贵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翟坚求采写)

新闻推荐

北海市妇联实施一项惠民工程 发放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金

本报讯(记者梁晓宁)12月27日上午,全国妇联“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铁山港区发放仪式在营盘镇彬畔村举行,全市...

合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老杨公”:百年曲艺“唱”出新活力)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