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闻 合浦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北海新闻 > 正文

大会战夯实基础 扶龙头助农致富

来源:广西日报 2009-11-16 23:2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韦继川

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一方面注重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夯实扶贫产业的基础;另一方面,培植扶贫龙头企业,使之产生强大的辐射力,以此达到扶持和带动贫困地区农户脱贫致富的目的。通过扶贫产业开发,有效促进了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4060个贫困村的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连续7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850万下降到2008年的298万人。

“两个推进”:夯实扶贫产业的基础

贫困地区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落后问题。这也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瓶颈”之所在。几年来,我区的实践经验是:以大会战为载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连片特困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进行综合整治,解决整个区域发展环境综合落后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解决整个贫困片区发展的最基础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这几年,广西开展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大力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使这些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入手,对大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和边境地区采取大会战的方式,特事特办进行综合治理。全区共整合资金68亿元,先后开展了东(兰)巴(马)凤(山)三县(自治县)、大石山区五县、桂西五县、边境0-3公里、3-30公里等连片特殊特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从实践看,通过综合治理、连片开发,这些区域的落后面貌大为改观,为扶贫开发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2004年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东巴凤三县(自治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177元增加到2008年的2428元,增长106.2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53.8%。

就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成果而言,大会战结束的两年内,三县(自治县)招商引资进来的项目达到224家,到位资金24亿多元,是大会战前的3-5倍!这些项目的引进,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极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177元增加到2008年的2428元,增长106.2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53.8%。

分批对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这是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又一重大举措。进入新阶段扶贫开发后,我区重新确定了4060个贫困村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并按照为小康打基础的要求,围绕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确定了5大类16项整村推进的具体目标。按照这一具体目标,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村逐户进行规划,然后集中力量、集中资金分期分批对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从2005年起到2010年,分三批实施,每批两年,到2010年全区4060个贫困村全部实施完毕。

显而易见,“两个推进”方式极大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同时,为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发展夯实一个坚强的基础。到目前,全区已培植认定了113家企业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其中有22家属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涵盖茶叶、水果、桑蚕、烟草、制糖、生物制药、酒精、剑麻、经济林木及水产养殖、家禽家畜饲养等产业。

“我区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我们企业提供一个发展平台和机遇,加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我们对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也有了足够的信心。”记者在采访北海洪恩水产有限公司、广西巨东种养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万丰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扶贫龙头企业时,他们的看法是一致的。由于我区对扶贫龙头企业采取了特殊的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扶持,使扶贫龙头企业在推动产业扶贫深入发展,对加快我区贫困群众脱贫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个扶持”: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

“两个扶持”就是在产业规划和对接的基础上,对扶贫的龙头企业和贫困地区农户进行有效的扶持,并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强大的辐射力,带动贫困地区农户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我区按照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方针,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化扶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多轮驱动,大力扶持。主要通过项目贷款扶持、财政资金扶持、到户贷款扶持、技术培训扶持、基础设施扶持等措施,不断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据到2008年底统计,8年来,我区共投入52亿多元扶贫贴息贷款、5亿多元扶贫产业发展资金、19亿多元扶贫到户贷款、1.4亿多元扶贫培训资金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用于扶持有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甘蔗、蚕桑、木薯、水果、剑麻、烟草、香料、中草药材等种植业和养鸡、养猪、养鹅、水产养殖等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矿产加工等产业化项目的实施。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到户贷款推动、技术培训支撑、基础设施保障等有效措施,有效地推进了贫困地区产业的较快发展。

在扶贫龙头企业培植管理中,主要做法是:一是严格认定标准,培植优良企业。为加快贫困村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推进产业化扶贫,夯实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基础,广西通过制定标准,建立申报、认定机制,认真做好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积极培植优良企业。二是提出合作方向,明确扶贫义务。我区在给予扶贫龙头企业大力支持的同时,也向企业提出合作和工作方向,明确企业要履行的扶贫义务。首先,产业发展一定要覆盖贫困村,带动贫困农户。其次,要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合同。再次,企业吸收贫困村、贫困户劳动力参与资源开发加工。最后,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三是规范贷款使用,严格申报程序。对贷款的使用范围,必须符合国家的扶贫政策,并特别强调扶贫贴息贷款所扶持的产业必须是覆盖贫困村、对贫困农户的增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在申报程序上坚持逐级申报,共同审核,分级认定。四是加强监测评估,实行动态管理。我区对扶贫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组织评估一次。对两年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好、履行扶贫义务好、基本条件达到规定标准要求的,继续认定为扶贫龙头企业,对没有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没有认真履行扶贫义务或基本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要求的,则不再认定扶贫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我区以扶贫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通过扶贫、企业、技术、市场四结合,逐步形成了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农户增产增收的长效机制,取得了“多赢”效果。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到2008年底,全区4060个贫困村经济作物累计种植面积400多万亩,发展果园面积90多万亩,低产改造经济果林32.5万亩,发展养殖羊、牛、猪超过1000万头,饲养家禽近3000万羽,累计发展养殖水面面积超过45万亩。二是促进了贫困农户在产业开发中增产增收。农户在参与扶贫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开发中,绝大多数当年单项人均增收都在200元以上,有的高达1000多元。从而使贫困农户的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2008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10元,比2000年的1176元增加了1643元,年平均增长率11.5%,全区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079元增加到2008年的2376元,年平均增长10.4%,平均增幅高于全区平均增长水平1.5个百分点。三是促进了扶贫龙头企业赢利能力的提高,增强了扶贫后劲。扶贫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获得了充足、稳定、可靠、优质的原料来源,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得到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享受国家优惠利率,中央财政予以利差补贴,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四是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扶贫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地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新闻推荐

马飚会见台湾光宝集团总裁林行宪

本报南宁讯(记者/宋春风)11月17日中午,自治区主席马飚在南宁会见台湾光宝集团总裁林行宪一行。马飚对林行宪一行来到南宁考察访问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广西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大鹏一日同风起2010-01-01 23:07
猜你喜欢:
流连涠洲岛2009-12-22 23:08
评论:(大会战夯实基础 扶龙头助农致富)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