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世界再次注目中国-东盟!
2010年1月7日,以“互利共赢,再创辉煌”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在南宁举行,全球目光再次聚焦南宁!
今日南宁,绿意葱葱,花团锦簇,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合作共赢,翱翔升腾”等各种景观造型装点下的南宁,处处凸现出中国-东盟合作的美好前景。作为中国-东盟桥头堡的南宁,在南宁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高效平台,充分把握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的历史性机遇,实施多项措施助推和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促进城市经济腾飞,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
科学决策经济发展速腾飞
近年来,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发展机遇,南宁加快了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步伐。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从而正式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南宁的发展定位是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2009年7月召开的中共南宁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决定: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施多项措施助推和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南宁的目标就是要建设成为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区域内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目标,南宁积极投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不断拓展与泛北部湾区域的合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市知名度不断提高,2007年荣获了“联合国人居奖”,2009年1月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在南宁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
南宁各方的积极努力,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也收获了丰硕成果。南宁市的财政收入 “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突破120亿元,2007年突破150亿元,直至2008年突破190亿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南宁市财政收入突破230亿元,创下231.2亿元的新纪录,比2008年增长20.93%,是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总额的3.1倍。
积极建设 融入自由贸易区
为了迎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提高承载能力和区域影响力,2009年南宁主要抓项目建设,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着力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目前,一个中国与东盟的商务区、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呼之欲出。
2009年12月27日,投资60亿元的南宁东站开工建设。该站为枢纽主要客运站,是未来首府重要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该站建成后,南广、湘桂、广西沿海、滇桂等多条快速铁路在此交会,南宁与周边城市将形成“1小时经济圈”、区域主要城市“2小时经济圈”、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经济圈”。同时,将实现铁路、公路、地铁、公交的“零换乘”,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出行。该站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现代化大型客运站之一,成为广西标志性工程和面向东盟的国际性交通枢纽。
1月5日,南宁-曼谷航线正式复航。1月6日开辟南宁至万象、1月8日将开辟南宁至仰光的国际航线,并在今年争取恢复南宁-菲律宾宿务航线。加上之前已开通的南宁至越南胡志明、柬埔寨金边、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5条东盟航线,届时,除文莱以外所有东盟国家的国际航线将全部开通。南宁机场也将逐步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当前,由南宁通往东盟国家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中国-东盟交通枢纽已具雏形。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开通,并与越南境内一号线连接,南宁到河内仅需三个半小时,南宁至新加坡公路通道已经基本全线贯通。
1月7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上,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正式揭牌,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封关运作阶段。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确定进驻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企业已达15家。封关运作后的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将港口的保税功能区延伸到南宁,并与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北海出口加工区拓展的保税物流功能一起,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成为联系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间的核心枢纽和连接海港、空港和边境口岸的大型物流商贸基地,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节点。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所在的位置就是南宁未来将重点打造的区域——五象新区。目前,以“再造一个新南宁”为目标的五象新区开发已全面铺开,建成后总面积将达到17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0万,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泛北部湾总部基地和南宁市新的行政、信息、文体中心。
随着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的不断扩大,南宁亦一步步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华夏银行、兴业银行、越南西贡商信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等均在南宁设立代表处或者分行,一家将在东盟国家开设分支机构的区域性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也已在南宁成立。南宁还努力推进面向中国-东盟的“离岸结算中心”和“泛北部湾银联体”总部基地的建设。
随着各方交往的不断扩大,南宁的国际地位日益凸显,并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框架下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合作机制,她们都推动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从“共识”走向“务实”。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多方政府高层官员和商界精英的交流对话提供了权威平台。围绕贸易、投资、旅游、科技等领域,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期举办包括港口、质检、妇女、青年等多个领域的一百多个高层次论坛。随着一系列《南宁共识》、《南宁联合宣言》、《南宁倡议》的形成,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等中国-东盟合作机制相继落户南宁。2009年10月12日,东盟国家和地区南宁领事馆区(一期)工程竣工暨领事馆馆舍移交使用仪式在南宁成功举办,2009年10月19日、20日,老挝驻南宁总领事馆、缅甸驻南宁总领事馆分别举办开馆仪式。据了解,南宁领事馆区总用地规模按86667平方米规划,规划共设置13个领事馆、一个服务中心,每个国家领事馆总建面积1500平方米。南宁领事馆区的规划建设,是南宁市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举措。这一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对加强南宁市乃至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信息交流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抓住机遇 提升南宁国际地位
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这将会成为南宁收获成果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将成为南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新起点,成为南宁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舞台。
如今,南宁市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南宁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抓住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和广西城市首位度为核心,全面增强城市发展力、承载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第一,更好地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作用,使南宁真正成为中国与东盟在经贸、文化、金融、信息、交通等各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基地和中心。依靠科技提高服务博览会水平,引进会展、国际贸易、法律等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提高交通、安保、接待、语言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博览会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外客商前来寻找合作商机。加快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南宁)建设步伐,调整优化出口产业和产品结构,积极吸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南宁设立企业总部、研发机构、营销机构、采购中心、培训中心等,打造区域性国际总部基地。第二,积极投入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策划举办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沿线城市合作发展论坛,积极参与泛北部湾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地区性国际合作,全面深化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加强与东盟在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的合作;加强跨国旅游合作,推进南宁与东盟各国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发展面向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扩大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规模;推进与东盟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与东盟各国教育合作,支持和推进东盟国家公务员培训基地、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等基地建设,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培训高地。第三,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南宁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南宁国际综合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出海、出边、出省的交通通道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将南宁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态良好的现代宜居城市。第四,优化贸易与投资环境。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体制机制尽快与国际接轨,为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创造平等、宽松的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开展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机制,高层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国内外企业与企业合作机制、国际会展市场运作机制、专业化国际化人才交流机制等。
当前,南宁正以更加奋发有为、敢于进取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南宁速度”,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自贸区建设,努力推进开放合作,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相信不久的将来,南宁一定会成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综合实力更强、宜居水平更高、国际影响力更大的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许丹婷)1月26日下午,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会议首先推定了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郭声琨...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