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蒋纬全 陈传栋
刚刚入秋,中午时分的太阳依然是火辣辣的,谢庆满靠在自家明亮客厅的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谢庆满是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黄稍村委塘底自然村村民。半年前,他因中石化项目征地,搬迁告别了原来简陋的住房,住进了现在的新楼,并在楼下经营起建材店,生意不错。“在铁山港区,像我这样能重新安居乐业的很多呀。”谢庆满告诉记者。
铁山港区是北海重要的新兴工业区,征地搬迁项目69个,目前已完成31个项目的征地1.7万亩,搬迁2370户,租地2565亩。2009年以来,该区对征地较多的10个村(居)委会,包括农民人口情况、征地前后的人均耕地面积、文化结构、劳动能力等,作了深入而细致的调查摸底,并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就业扶持和帮助。首先,在38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部建立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通过网络,及时公布上级的就业政策、相关部门的优惠措施、企业的招聘信息、培训机构职介服务机构的动态等等。还在这个平台上开展就业服务登记,2009年登记被征地农民7000多人,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给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并在就业服务中给予重点帮助。其次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多渠道开展职业介绍活动,如根据形势的需要组织专场招聘会,或配合企事业单位招工,优先推荐被征地农民就业。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该区除了劳务输出1100人外,在附近企业实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和自主创业就有3000多人。
与此同时,该区积极为他们办理低保、资助其加入新农合,大力支教助学、积极送医送药。仅2010年就筹措270多万元,解决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等重大项目异地搬迁户2151人的过渡期生活补助。(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近两年,该区共为重大项目建设区修建桥梁3座、村级道路8条,同时大力支持南乐、滨江两个回建区搞好水、电、路和学校建设,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
针对不少被征地农民头脑精明,征地搬迁后手上多多少少有一笔资金的具体情况,铁山港区积极引导这些农民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大胆投资,自主创业。文前提到的谢庆满就是其中一个。谢庆满有两个儿子,被征地前只有六七分地,种些木薯,他经常外出做零工赚钱帮补生计,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征地搬迁后,他用手上的资金在滨江回建小区建了一栋三层半的小楼,补偿款就用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来自土地的收入,以后两个儿子还要结婚成家怎么办?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搞装修,理由是以前他做零工时熟悉这行,加上大家都在建新房,正有用武之地。于是,他在小区路边开了家建材店,夫妻俩双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
还有一位被征地农民叫唐永才选择了下海搞海水养殖。一开始从几个网箱做起,经历了不少困难波折,资金不足、技术不过关、遇上台风等等,随着政府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水产技术部门的帮助越来越到位,他最终等来了一片艳阳天。如今,他拥有一百多个网箱,主要养殖名贵鱼类。今年,他投放了30多万元的鱼苗,现在丰收在望,他说一年赚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罗猛)9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在自治区主席马飚陪同下先后考察广西体育中心、李宁体育园等,对广西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不断改善体育设施水平、造福广大人民...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