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闻 合浦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北海新闻 > 正文

制度安排是文化合作的现实保障

来源:广西日报 2012-07-25 19:07   https://www.yybnet.net/

何 颖

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顺利推进的背景下开展文化合作,需要具备体系化的条件和环境。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相邻的区域便利、文化渊源的历史基础和文化资源的丰富条件等,另一方面更需要培育良好的宏观环境,建立一整套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提供一系列行为准则。从这个意义上看,泛北部湾文化合作已初具制度安排基础,并呈现出不断充实完善的发展趋势。

泛北文化合作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加强泛北部湾文化合作,完全可以得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宏观环境和政策体系的支持,这是中国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当今的中国已经确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安排。 

自从2009年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以后,国家先后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等政策。2012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的规划政策,都要求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积极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推动开拓国际市场,大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围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利用泛北部湾国家山水相连,文化交流密切的条件,在泛北部湾合作中实施文化走出去,搭建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发展平台,为中国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面向东盟的跨境服务和国际文化贸易服务,就成为必然。

顺应文化发展趋势,与泛北部湾区域毗邻的广西在今年2月发布《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提出“把广西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以及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的战略目标,将有助于推动泛北部湾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对泛北部湾区域的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东盟已初步建立文化合作政策体系  

近年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一直强调“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主张“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原则,以营造一个适合快速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在与东盟的关系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率先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理解和信任,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利于双边的经贸合作和发展。

在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合作中,已建立了成熟稳定的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及《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等系列文件。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的法律文件,则有2005年《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2009年《建立中国-东盟中心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关于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谅解备忘录》等,将传统知识等列入共同保护范围。2012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第二批具体承诺的议定书”生效,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等服务部门将进一步开放。“娱乐文化”也将成为泛北部湾文化贸易和交流合作的重点,将有效提升自贸区的自由化水平,推动双方服务贸易的互利共赢发展。

在此背景下,利用泛北部湾合作的机制,泛北部湾区域各国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进行版权交易和文化产品贸易,增进文化要素的交流,带动区域各国之间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并通过文化层面的沟通交往,内在地推动中国-东盟政治外交和经贸的发展,为双边的文化经贸注入了新活力。  

搭建多层次的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10多年来,在中国-东盟各国的推动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的日益完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也得到持续的运行,为泛北部湾文化合作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经济合作走向文化合作已成趋势。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为中国-东盟提供了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内容包括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服务贸易、高层论坛、文化交流,都可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其中的“文化交流”确定了博览会的文化分量。博览会的定位强调文化参与,注重经贸活动与文化交流相结合,同期举办的各种论坛,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安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使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合作成为博览会的正常职能。另一方面,博览会的交流平台在加速区域经济要素流动的同时,也在促进文化要素的双向互动。

而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的举办,则从专业角度形成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推动力。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的中国和东盟各国代表共同签署了“南宁宣言”,对于“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达成了普遍共识。文化产业论坛建立了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文化产业对话机制,为本区域内文化产业信息交流、产品展示和项目合作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为广西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前沿获得更多机遇,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国-东盟以及泛北部湾区域内的文化交流合作运营机制也已常态化。

保税物流体系为文化进出口提供了产业基础

国际文化合作的成效往往表现为文化产品物流的大量增加,这就需要依靠现代物流体系的保障。在泛北部湾区域内,中国方面建立了保税区体系,建设了一系列的保税物流园区,具备了泛北部湾文化产品的物流条件。

保税区及保税物流园区是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特殊政策功能的综合产业园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是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有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物流分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境内关外”特性,实行“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优惠政策。

地处泛北部湾区域的广西,作为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已经建设了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和北海出口加工区为支点的广西保税物流体系,具有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以及出口加工区等类型,体系较为完整,功能齐全。而且都同时具有面向东盟的区域优势,除了能享有保税区应有的优惠政策,还同时享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的优惠政策、民族自治、西部大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优惠政策,是目前我国享受优惠条件最多的保税区体系。

依托泛北部湾区域内的保税物流体系,发展泛北部湾文化保税物流体系,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为泛北部湾区域以及中国-东盟文化贸易的发展提供优惠的、便捷的物流保证,也为泛北部湾文化合作提供基础的产业支撑。

新闻推荐

步步创精品 声声吟传奇

本报记者李湘萍壹吟动京城大放异彩8月20日,晚风习习。北京长安大戏院里,“七步吟”3个篆体大字悬挂在舞台上方,广西桂剧团排演的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在这里上演。激越的鼓点...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制度安排是文化合作的现实保障)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