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俊峰
产业用地面积仅有800亩,不到核心区面积的30%。如此弹丸之地,5年间,北海高新区工业产值却从千万元累计达101亿元。2011年,该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亿元,税收突破1.38亿元。园区形成以银河高科、石基信息公司为龙头,以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电气设备、计算机、存储设备、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在北海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园区就占据一半以上。
在2006年还面临着被摘牌危险的北海高新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北部湾科技园区发展新一极?
1 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破解空间发展瓶颈
成立于2001年11月的北海高新区,2006年以前,当北海工业园区、合浦工业园区等园区矗立起巍峨的园区标志时,北海高新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当时,记者采访北海高新区,该市科技局同志用“园是实的,区是虚的”一语说明。
2006年7月,借着全国大规模清理整顿开发区之风,北海市实施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与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园整合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北海高新区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核心区。华侨投资区位于北海市城南,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3760亩的园区绝大部分土地已用做房地产开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实现产业发展?新成立的高新区管委会班子突破性提出开放式空间布局,不求所在,只求所有,走“一区多园,联动发展”的发展模式。以位于城南的原华侨开发区为核心区,将城西的银河软件和电子科技园,以及城东的海洋产业园,高新区铁山港产业园为分园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共享平台,共同促进,联动发展。
在土地利用上,依据北海及园区发展特点,“招商”、“选商”并举,将对空间利用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作为主要的招商对象。确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2008年,该开发区引进国内酒店软件行业领军企业北京中长基公司,创立北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酒店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与销售、系统集成、技术支持与服务业务。从最开始使用面积2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到如今17亩的生产基地。2011年,石基信息产值达1.5亿元,上缴税收27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运作,在核心区整合现有商住用地建设高新区软件基地,向空中要空间,将产业载体建设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重点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入驻,努力打造成为广西软件产业技术及产品研发基地和信息服务业聚集地。”北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光劭表示。
思路转变,北海高新区经济发展提速。“十一五”,该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工业增加值4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6年的1.4亿元增至2010年的9.6亿元,增长6.8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至2010年的26.6亿元,税收突破亿元大关。2011年,该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
2 三大平台支撑,推动产业升级
4月12日,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北部湾平台项目正式落户北海高新区。这也是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以下简称CSIP)在北部湾地区成立的首个分平台。
CSIP与北海高新区合作共建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北部湾平台,将为北海市、北部湾地区乃至广西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包括共性技术、人才培训、战略咨询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除此之外,CSIP还将发挥在物联网领域战略研究的资源优势,为北海高新区提供物联网相关领域的决策支撑服务,帮助北部湾平台建立一个集解决方案展示、解决方案体验于一体的国家级物联网成果应用展示和发布平台。
目前,北海高新区正在积极推进公共平台、技术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实在的帮助。高新区已经通过“软件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项目,以共有的EDA开发工具平台等有效降低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的开发成本,形成辐射力,吸引项目进驻。
通过三大平台支撑,北海高新区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目前投产的电子信息企业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上市企业1家)。2011年,北海高新区新增自治区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2家,自治区级工程(企业)中心总数占全市的6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
3 创新孵化模式,增强城市内生力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南宁、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
今年年初,北海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单位认定,成为广西第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北海高新区管委会提供6514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作为综合孵化场地,但不久场地用完。如何在资金、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断拓展孵化器发展空间,中心探索出一条整合资源、政企合作的新路子。通过机制创新,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开发商全额收取房租,负责物业管理;中心协调上级对入孵企业给予房租补贴,负责开展孵化服务。孵化基地拓展到2.39万平方米,配有商务洽谈室、网络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海洋生物共享实验室、北海环北部湾海洋生物研发中心及科技文献检索平台、海洋生物产业专家与人才数据库等共享设施和资源,初步形成了 “孵化中心+孵化基地”的发展格局。
短短几年,在创业服务中心精心的培育下,通过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批科技型企业茁壮成长,入孵企业有120多家,在孵企业91家,累计有29家企业孵化成熟,达到毕业标准;6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械制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等行业和领域,其中12%企业为新兴产业企业,有约88%的企业是围绕北海及广西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和特色资源,不断研发新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为地方重点发展产业配套。
北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永康表示,未来5年内,孵化器面积增加到1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依托北海的特色资源及区位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做大做强海洋生物孵化器,进行软件与信息服务孵化器的建设,与知名院校合作,建设“绿色创意谷”。除此之外,每年该开发区孵化资金将增加15%-20%,用于扶持技术含量较高及广西“14+4”重点产业的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或基金投资的10亿元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新闻推荐
本报北海讯(记者/魏恒)8月20日至21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深入受台风“启德”影响较大的防城港、钦州和北海等地,看望慰问受灾群众,考察指导救灾重建工作。“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台风...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