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晓莹 本报通讯员 韦伟强
近年来,广西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坚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解决审判执行工作中的难题。为解决“执行难”,我区法院积极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办、各界配合”的执行工作“广西模式”。
多个部门联动 有效破解执行难题
在北海市海城区法院,一起拖欠工程款纠纷案久久没能执结,让法官们感觉十分棘手。正是依托执行指挥中心所建立和巩固的“党委政法委领导、各联动部门参与、人民法院主办”的执行工作机制,案件得以完满执结。
海城区法院院长张佩和介绍,申请执行人北海市银海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与被执行人北海市高德镇人民政府(现平阳镇人民政府)之间的纠纷,法院早在1997年就对案件作出了民事判决。由于双方当事人对建筑工程结算款利息的计算方式存在异议,判决书确定的内容无法执行。
为了尽快和解结案,海城区法院再次组织办案力量审查案件,深入基层调研,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该院将回访的情况和法院审委会讨论意见及时向北海市委政法委和北海市中院汇报,得到支持和指导。北海市中院执行指挥中心负责人就案件进行专案指导。
在当地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海城区法院多次组织调解,双方最终于2012年7月11日签订执行和解协议,案件得以完满执结。
目前,我区14个设区市已全部建立单独的执行指挥中心。全区各级法院将执行指挥中心建设作为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力推进,全区50%以上的县、区也将单独建设执行指挥中心。
统一调度行动 高效实现案结事了
2012年5月3日9时40分,柳州市中院执行局与柳州市城中区法院联合抽调30多名由执行人员、法警组成的联合执行队,赴该市东环路对约500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执行清场工作。
这次强制执行的是柳州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诉柳州市某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该案经柳州市城中区法院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柳州市某饮料有限责任公司拒不履行返还土地的义务。在涉案土地上,有多达30多户的临时租户。
在清场行动中,联合执行队依法、文明、耐心地做租户思想工作,最终促成所有租户都愿意配合执行。到中午时分,清场执行工作圆满结束。整个执行过程都是在柳州市执行指挥中心远程视频调度指挥下开展。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当时,正在柳州参加一场现场会的自治区高院院长罗殿龙通过执行指挥中心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对这次执行活动提出具体指示和要求。
组织、协调辖区内执行力量,处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是我区执行指挥中心的一个重要职能。自治区高院执行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执行指挥中心可以对一个辖区、一个市,甚至对全区法院的执行资源都能实行统一调配、统一指挥,使各种执行力量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执行的快速机动。
诚信信息共享 让“老赖”无处藏身
走进南宁市执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南宁市中院与市房产、国土、工商、车管、人民银行等联动部门建立了集约查询机制,及时查清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并依法采取执行措施。
不仅如此,南宁市执行指挥中心还通过在报纸、网站上刊登限制高消费令的形式,向社会集中公布被执行人名单;定期将拒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名单报送至中国人民银行南宁市中心支行等社会信用机构,进一步威慑拒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以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区执行指挥中心建设的一大亮点。”罗殿龙表示。
据介绍,我区试点建设执行指挥中心以来,相继与23个行政执法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建立了司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与银行以及国土、住建、工商、税务等联动部门签订了“点对点”网络查控协议,严格限制债务人贷款融资、注册新公司、投资置产、高消费、出境等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区法院通过执行指挥中心执结案件254件,执结标的1.12亿多元。
2012年7月,经中央政法委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将广西高院列为全国执行指挥中心建设两个试点单位之一。
新闻推荐
一次广西行 深结广西情 ——记2013年广西重点企事业单位与海外优秀人才推介洽谈会
本报记者姚琳本报实习生蒋赐玲文/图近日,66名海外优秀人才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科技厅、投资促进局的邀请,携70多个项目到广西寻“伯乐”。本次...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