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闻 合浦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北海新闻 > 正文

北海为什么能拿“三个第一”

来源:广西日报 2013-10-25 18:10   https://www.yybnet.net/

广西日报 广西电台 广西电视台联合采访组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第一,工业增加值增速第一!

看过各市前三季度核算数据一览表的数据,很多人会诧异:冒尖的为什么又是北海?

北海的GDP总量并不大,工业增加值也偏小,与南宁、柳州、桂林的“体量”相比,无论“个头”和“肌肉”,都只能算“小弟”。

可就是这个久负盛名的小弟,近几年显示出不一般的爆发力。

2010-2012年短短3年间,北海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接近翻两番,GDP、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一路领跑,位居全区第一。今年前9个月,北海又有3项指标领先。

有人用“风头出尽”来形容北海,但更多的人则好奇:北海究竟“生猛”在何处?

工业补课 激活城市内生力

人们对北海有着碧海蓝天、空气清新的深刻印象,也同样有着对其几经涨落发展疲软的嗟叹。

悠久的开放史、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一次次机遇垂青,都没能让北海“挺住”,数次高潮后“又被打回原形”。

“产业支撑缺乏,城市内生力不足。”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直言,“北海的发展进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城市发展必须要走工业化道路,不补这一‘课\’,北海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立足国情、区情、市情,2010年北海启动了旨在提升城市发展内生力的“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将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临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作为发展突破口,围绕产业大抓项目建设。

“工业补课”,让北海工业“肌肉渐长”,激活了城市的内生力。

2012年末,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500亿元、300亿元和150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6.5倍、8.8倍和10.8倍。

今年前三季度,三大产业累计完成总产值604.58亿元,同比增长36.87%。

优势企业强势崛起,带动了其他产业良性发展,“速度快、质量好、结构优、后劲足”成为北海的鲜明特点。

到2012年末,北海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区第一,经济增速也在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位居第一;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7.37%,排在全区前3位;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贡献税收42.56亿元,拉动全市财政增长69.3%;北海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8年的25.5∶34.9∶39.6调整为2012年的20.3∶49.1∶30.6。

数年努力,北海终于甩掉了“无产业支撑”的帽子。

善抓机遇 提升产业竞争力

曾经,基础设施不足、交通不够快捷、产业不配套、人才少、工人缺……是广西各市面临的难题。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虽然临海,北海同样讨不到更多便宜:港口、铁路、航班的便捷度比“珠三角”差太远。

尝过苦头的北海懂得了抓机遇、借势,甚至是危中寻机。

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项目是北海争取了16年、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2009年,全国经济形势严峻但政策宽松,北海抓住机遇,终于促成项目落地,18个月后建成投产。

石化项目建设速度之快、工艺水平之优、经济效益之好、环保标准之高,不仅圆了北海多年的“大石化梦”,更加快了北海工业化进程。

2011年,新引进的北海诚德镍业项目,首次被列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北海瞅准时机,全力支持项目提速建设,谋划接通上下游一体的临港新材料产业链。

短短3年间,诚德镍业不仅跻身全国十大不锈钢生产企业行列,还顺利在广西开枝散叶。随着二、三期项目全部投产,热轧、冷轧以及下游合金产品的迅速发展,以北海诚德镍业为“龙头”的北海新材料千亿元产业园将实现从基础原料到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一个流程复合、产品多元、成本集约、高附加值的中国最大镍合金产业基地蓝图正在北海铺开。

连续数年、共计1800多亿元的大规模投资效能开始逐步释放:中石化、神华集团、诚德镍业、斯道拉恩索、渤海粮油等为代表的临港企业,台湾光宝集团、冠捷科技、深圳朗科科技和三诺电子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崛起成为中坚力量,园区集聚效应显现,产业链拉长。

随着总投资191亿元的广西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72亿元的广西(北海)LNG项目拿到“路条”实现实质性开工,神华国华广投北海能源基地、诚德镍业四期、朗科、三诺等项目的推进,中石化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国投北海电厂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的展开,未来北海经济仍将有不俗表现。

“北海已经形成了轻重兼备,结构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北海市长周家斌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借势发展,北海经济已实现质量效益双提高。

优质服务 增加项目落地率

10月20日,铁山港,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基地现场。

一期1.16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尘土飞扬,满载泥石的车辆往来穿梭,工程车辆不停地对倾泻而下的泥石进行推送、平填、碾压、平整……

“现在每天300多辆工程车6时开始陆续入场施工,挑灯夜战到凌晨4时,每天填土8万多立方米!”北海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龙江说,“我们要把超长雨季耽误的进度抢回来,保证年底能封关预验收!”

为确保进度,北海从10多个部委办局抽调30多名专业人士,与加工区30名管委会工作人员一道扎进项目现场,住宿、吃住全在工地,按照“四定”(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要求,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在北海,像这样实干苦干的项目还有很多。

走进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一线,听得最多的词汇,看得最多的宣传牌是“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

而在项目建设中,让客商感受得最多的变化是实干。

一些投资者感慨,企业进驻,有园区帮招工,项目进来,有团队帮办证;项目建设直接有市领导联系推进,遇到问题有工作组协调。

在北海出口加工区,企业进出口通关速度从2005年的平均3天缩短到现在的几个小时,企业从投资到投产周期平均6个月,最快的企业仅用两个月。

真抓实干,让北海营商环境大为改善,让想干事的北海干成了事。

“以前买颗螺丝钉都要回到珠三角一带,如今在本地就能买到。”一直遭人诟病的产业配套问题得以逐步化解,贴片、元器件、背光模组、五金、线材、注塑、包材……电子信息业的全产业链配套基本实现。

惠科电子2006年进驻北海后迅猛发展,待惠科(北海)产业园投入使用后,全集团生产线将从深圳转移过来,未来这个全国液晶显示器前5强的企业,产品将贴着北海制造的标签走进千家万户。

“事在人为、路在脚下”,北海自重自强,不等不靠,完成了许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昔日的木薯地,如今已是塔罐林立的现代化厂区;昔日的海滩涂,如今是前景广阔的深水港区;昔日的旱坡地,变为生机勃勃的产业园区……一个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由本报记者 莫艳萍 曾俊峰/执笔

新闻推荐

遵循规律 把事干成

■点评曾俊峰从昔日数度起落,到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项硬指标去年全区增幅第一!今年前3季度仍旧保持增幅第一!北海通过实施“三年跨越发展工程”补上工业化这一课,构筑起石...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北海为什么能拿“三个第一”)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