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开放合作一直是这座西部滨海名城的一面鲜明旗帜。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开放都是北海最突出的比较优势,过去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开放,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仍然要依靠开放。”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说。
2009年,北海市委、市政府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北海发展放在全区、全国发展大局中去审视和研判,“跳出北海看北海、立足当前看未来”,强调要“扬起开放风帆、推动科学发展、共筑增长一极、建设宜居北海”,大力优化环境、强力推进项目、着力改善民生,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干成了一批长期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
北海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最早的城市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城市,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筑牢开放合作的平台,率先开辟了与东盟国家的海上航线,是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友好城市建设最多的城市。近年来,北海赴东盟国家旅游航线开航达1500多个班次,接待游客50多万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历史渊源、文化积淀、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北海具备了更多承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先行区的光荣使命。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北海辉煌的成就,开放也将继续塑造北海的未来。
外企引进、央企落户、民企生根。开放的种子在北海不断生根、发芽、结果。近年来,成功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到北海投资;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加工贸易、电子信息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多项指标增幅排全区首位;相继被国家批准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构筑平台,经济、文化双赢,“名利双收”……
2011年12月,以“开放、团结、融合、发展”主题的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在北海隆重举行。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毛里求斯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广西、福建、河南等海内外156个客属社团6500多位客属代表和嘉宾齐聚南珠古郡,共襄盛举,共谋发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一个增进合作、扩大开放的平台。北海抢抓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遇,不断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开放合作,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已连续十多年保持正增长,一批批洽谈签约的电子信息、石化、商贸等北海市重点发展产业,已经在北海的广袤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年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广西北部湾-东盟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已经获得国家交通部的批准,将成为直达东南亚最便捷的邮轮度假航线始发港,成为中国连接东盟各国、享誉全球的海上国际精品旅游航线,更将成为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个海上旅游始发港。
对外开放,为城市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北海从开放中获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深刻地改变了自己,也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发展进程。
如今,在这片开发的热土上,昔日一片片木薯地变成了今天塔罐林立的现代化厂区、昔日一片海滩涂变成了今天前景广阔的深水港区、昔日一片旱坡地变成了今天生机勃勃的产业园区……一个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开放,让北海人民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开放大潮的洗礼,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容并蓄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汲取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开放已成为北海的灵魂。站在新起点上,未来的北海,将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创造光辉的前景。
“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现在已成为北海人最耳熟能详的关键词;在广西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成为每个北海人为之激动的目标。如专家预测,进入产业带动发展的北海,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快速发展的轨道,到2016年,随着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北海将成为广西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进程中的经济重镇,改写广西的经济版图。经过“三年跨越”洗礼后继续乘势而上、浴火重生的北海,将真正如彭清华书记所期许的,成为在北部湾经济区起到龙头作用的城市。
新闻推荐
...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