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米乙、汉代南珠场巡检司、唐宋“三婆庙”、南康江码头旧址和百年西洋老街,其味蕾、色彩飘着时尚、古旧和厚重的情韵,像云梦一般,吸引我们多次去找寻、探究这个小镇的城魂。
要说小镇的城魂,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联,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镇上街巷里时常散发出水米乙的清香,明显带有西汉中原和南洋岛国的味道印记。小时候,常听三姑六婆叹唱疍家歌谣:“秋风吹,船艇摇,摇到南康头,吃餐水米乙回。水米乙真,水米乙淡,水米乙香,添力下南洋,教人回望河南老家乡。”
汉代南珠场巡检司,在孟尝做县令时,就分为八个巡检寨,为朝廷管理南海珍珠的捕捞,管辖范围远到今天的南海诸岛,并将南海珍珠捕捞技术传到南洋及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中去。1958年,在南康海滩涂上发现两千多年前西汉铜鼓,那是一种渔船用战鼓,它见证了当年这里珠民登临航帆,擂响战鼓的英姿。同时,地方官吏和子民又借风扬舟,与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民做起珠宝、鱼货、丝绸、陶瓷和茶叶等贸易。在几千里的海路上,单个或组队的风帆和珠民渔民历经多少暴风骤雨,惊涛骇浪,绝处逢生和悲欢离合,才保住性命,获取财富。试想,南康的名字寄托了历代住民的企盼和祝愿,记录了一段宏观历史和微观故事,传导了这里历代民众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
这里有四个庙宇。其建筑文化、宗教历史与蓝色的海洋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洗太庙宁静,天波府热烈,三帝庙清阳,三婆庙飘逸,珠场社学虔诚。它们都有石刻碑文,文字内容先敬海神天神,后敬地神,保佑船艇人丁平安,兴旺纳财,满载而归。在南康乡村,至今还流传关于孟尝治珠、船队随郑和下西洋等故事传说。前几年,有人从海外回来,发现在孟加拉和肯尼亚等国村民的语言,与南康、营盘、沙田、山口的海话、军话、瓦话等方言有许多相似。每逢春节、清明、中秋或农历初一、十五,这里的庙宇香火鼎盛,烛光明亮,酒茶醇香,村民的身心和准备的丰盛祭品均向着大海远方,为前辈在海上的灵魂祈祷。
南康江及其码头,现在早已没有了汉代海上贸易的功能,而江水仍然流畅蜿蜒75公里长,水源由35个泉眼喷涌出汇流而成。这条河流,几千年来从不干涸,至今顽强地奔流入海。站在这条古老而年青的河流面前,还可看见千年来几经修复的南康江码头旧址,我们不难想到往日南康的繁华与辉煌,进出江河海洋的船只载着古人和货物远涉重洋的景象仿若眼前。
南康也有一片百年西洋老街,核心区三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大部分为沿街骑楼,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与北海老街相似,老街尽头就是南康江码头。南康有商埠,有江河,有码头,上承粤桂,西连北海,面对北部湾,通海上丝绸之路,可直往南洋,奠定了古代南康交通商贸重要地位。现在,这条老街还保留着汉代南珠场巡检司旧址。从汉朝起,周边百里的人们就是沿着南康江汇集在这老街口,登上南康江码头,然后搭乘风帆,启程南下,去谋生打拼,追逐梦想。有个98岁的南康老者告诉笔者,90年前,他在南康江码头上船被卖“猪仔”到新加坡,后转至缅甸、孟加拉等地做苦力,偶然机会做上宝石生意,后当上国民党军官,不久,兵败云南,又随败军逃至台湾。几十年来,他始终未能忘记南康老街和南康江码头。每当夕阳西下时分,他习惯来到海边遥望家乡。20年前,他放弃家产和荣军待遇,执意孤身回到南康老街居住,安度晚年。他说“自己‘魂在老街\’,老街码头是自己被卖‘猪仔\’、云游南洋、见识世界及梦开始的地方”。
南康,因为有较多的历史文物景观,有江海码头,千百年来又延伸向海上丝绸之路,故对当地自然环境、商埠贸易和人文聚集具有重要孵化作用。村落多种风格,简屋村、新山村和牛根芦村等新农村气息浓厚,环境卫生良好,文体设施、
别墅楼群与树木花草交相辉映;在抖木桶村、木村、犁脚山等村,千百年的古树依旧枝叶茂密,盘根凝土,生机盎然。一百年的荔枝和龙眼树,五百年的见血封喉树,一千年的大榕树散落各处,许多花树植被品种早在几百年前就从国外引种而来。黄鹂窝村的古城、碉堡和土围圆楼,晚姑娘村的汉朝古窑遗址,均保存完好,有一股古旧苍老的气息。坡塘村农民粤剧团,50多年来坚持巡村演出,经久不衰,至今仍活跃在乡村中。扫管龙村革命老区,曾培育出10多位省市级党政领导干部。
百多年来,南康青年昂然从贫穷、边远、闭塞的山村走出,自觉接受海洋文化的熏陶,很多人成长为精英翘楚。值得一提的有早年就在名牌大学读书任教,当官救民济世,追随梁启超参加戊戌变法,后又参加抗日救亡、共产党革命运动的廖国器、廖国维、廖愈崇、廖愈簪兄弟叔侄。上世纪30年代中叶于中山大学毕业,即从广州徒步行至延安参加革命的白原,曾任人民日报副刊部主任,是新中国新闻战线上一名杰出战士。著名作家陈建功,先以《飘逝的花头巾》、《丹凤眼》获全国优秀小说大奖,成为当时中国青年文学的代表和风向标,后又以长篇小说《皇城根儿》饮誉全国,成为京派历史文化写实小说的扛鼎之作,有人称他为中国南方文学的领袖。欧启明,土生土长的南康人,是中国粤剧名伶红线女真传弟子,继马师曾后唱腔最好的文武生。近年来,成为中国粤剧的领军人物,是广东粤剧团的担纲台柱,又兼任红豆粤剧团团长。其以特有的洪亮、宽阔、圆润、婉转和细腻大气的粤剧唱腔艺术,深受海内外粤剧观众的追捧。
下乡到南康,每有空闲,我们就去南康江码头旧址高处看一眼孤帆落日,感受先辈当年从这里直下南洋、南亚的壮举。逛一回西洋老街,触摸千百年遗留下来的旧砖旧墙,倾听念想那些早已消逝在天海里的船桅升降远行破浪时的回响;去一趟南康江两岸的古村落,听老人讲祖辈流传下来关于闯荡南洋南亚的故事,看小孩捉迷藏唱疍家童谣;顺路时也去找那个从台湾归来的军官闲聊。傍晚时分,我们就在路边排档吃上几碗南康水米乙,然后借着淡淡的月色,在海风、蝉鸣和牧童声中,回到城里。
南康,一个有故事,有风景,有城魂的地方。小镇的城魂,从近处飘远,又从远处飘来,始终溶浸、飘荡在辽阔的大海上。
新闻推荐
...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