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经管站获悉,通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北海市目前逐步形成了以农户为基础,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元多样的发展态势
专业户茁壮成长
北海市农村专业户一般是来自于传统农户,大多是“土生土长”,经营规模和组织规模不是很大。目前全市有各类种植大户265户,种养面积达1.59万亩;苗木花卉等种植大户120户;珍珠等水产养殖大户30户,养殖面积2.4万余亩;生猪等畜禽养殖大户174户,年养殖畜禽19.1万头(只)。
由于中央和自治区至今没有统一的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文件,工商部门是按照小微型企业类别进行注册登记。北海市第一家家庭农场合浦春丽家庭农场自2013年4月登记成立以来,目前已发展到79家,其中从事种植业19家,养殖业30家,种养结合30家;经营耕地总面积7580亩,劳动力总数978人;全年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的37家,10-50万元26家,50万元以上的16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到目前止,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03家,出资总额40160.67万元,其中从事种植业113家、养殖业62家、服务业43家、其他82家;工商登记成员4127人,实有成员10406人,带动农户24106户;实行盈余返还的合作社58个;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61131万元。北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都是由当地种养能人或经营能手牵头成立的,如西瓜大王冯辉友、种植能手梁贵、水产养殖大户王合喜、花卉大王林贵、流通能人肖子洪等都纷纷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北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形式和显著特点。
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全市通过市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15家,拥有资产总额7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家,超5亿元以上的4家,超亿元以上的15家,带动农民8.5万户走产业路子,带动农民年增收1200元。
北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是从农户发展到专业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甚至发展壮大成为龙头企业,再由龙头企业牵头,将农户、专业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联合起来,扭成一股力量,共同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当前北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和亮点,也是今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趋势。目前北海市所有龙头企业都是采取了“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农户+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农户+家庭农场”或“龙头企业+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的“二位一体”或“三位一体”,甚至“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来发展生产,壮大实力,带动农民致富。如北海中盛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是广西首批国家“南菜北运”蔬菜基地试点单位,是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实施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合作社生产、配送及南菜北运贸易市场等形成中盛农业产业链的标准模式,2013年底公司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联合会”,共覆盖4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80家农户,种养殖土地约6.8万亩,产品种类有哈密瓜、西(甜)瓜、火龙果、木薯、鸡嘴荔、各类蔬菜、禽类等。通过公司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将良种良法及标准化种植推广到各专业合作社,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与会人员观摩甘蔗种植机演示。陆威 摄...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