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律师向受援人了解案件情况。 梁晓宁 摄“谢谢庞律师,谢谢北海市法律援助中心!”1月6日上午,重庆来北海务工的陈中喜来到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对给予帮助的援助律师表达了感激之情。记者从北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这只是该中心去年1000多个法律援助案的其中之一。2014年,北海市法律援助工作大力推进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完善北海市“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城乡一体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保障和服务民生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解答来电来访咨询5414人次,受理并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12件,比2013年增长13%,做到应援尽援,让困难群众都打得起官司。
构建城乡一体的法律援助体系
2014年继续加强法律援助站点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援助机构服务网络,推进北海市城乡一体的法律援助体系建设。市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完善工、青、妇、残联、老龄办、高校、驻市部队、边防部队、监狱、看守所等各部门各团体和乡镇、街道办事处法律援助工作站,并授权这些工作站与全市律师事务所对法律援助申请进行受理和初审。将法律援助联系点扩展到社区,与农村联系点一样配备联络员,使农村和社区全面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同时,及时更换各联系点工作变动的联络员,使联系点作为村(居)民寻求法律援助的纽带成为常态。新增建立市边防支队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法律援助联系点,方便经济困难的军人军属和医患纠纷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配合市工业园区与司法局等部门开展“共建法治园区”活动,筹备建立市工业园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切实为农民工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为提高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提高受援人对法律援助的信赖,市法律援助中心推行“点援制”,受援人自行申请的法律援助案件,申请人在获得法律援助时,可以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援助人员办理他的法律事务,同时,法律援助中心给予指导和协调。如果选定的援助人员因时间或者专业等方面不便于办理其事务的,可再行选择或者由中心指定。
积极援助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
为了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门槛,让更多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法律援助服务。2014年,北海市司法局与北海市公安边防支队、北海边防检查站、北海机场边防检查站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队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意见》。该《意见》对军人军属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门槛,对军人军属的法律援助申请,要做到优先受理,快速安排办理,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的异地协作,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果,彰显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的重视。
“法律援助中心对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也不断放宽法律援助条件,为农民工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申请,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冯日阳介绍说,去年,中心办理的1212个援助案件中,涉及刑事、民事及行政等多个方面,但以民事法律援助案件为主。2013年8月,外来务工人员陈元龙、陈中喜在北海一房屋承担外墙搭排架过程中,被高压电电击致残,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向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该案后,承办律师庞辉明多次找到双方当事人,详细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证据,商谈赔偿事宜,为受援人陈元龙和陈中喜争取合理的赔偿。2014年12月30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最终裁决陈元龙和陈中喜获得治疗费、护理费、安装假肢费等赔偿。
新闻推荐
...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