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大学生村官潘政霖看起来既意气风发,又谦逊低调。现在的他工作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对于村情民意也了如指掌,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对于离开繁华的广州回到家乡,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扎根农村:家乡更需要我!
2008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的潘政霖前往经济活跃的广州寻找发展机会。手握国际经贸专业的文凭,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很快他就在一家餐饮企业当上了见习经理。在广州几年,倒也发展得不错,可是身处快节奏的广州,潘政霖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价值。对于广州这样发达的一线城市,大学生太普遍了,“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而自己的家乡,地处西部的欠发达地区,也许更需要大学生。他决定返回家乡,投入农村建设。2010年9月,潘政霖顺利通过了北海市的村官统一考试,进入高德街道马栏村工作。
打开工作局面:“笨鸟先飞”
谈论起工作,村里的面积、人口、年收入、种植面积等情况,潘政霖可以说已然了如指掌。他认为,详细掌握所在村的村情民意,这是对一个村官最基本的要求。他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一个比较‘笨\’的人,但我坚信,‘笨鸟先飞\’,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一定可以以勤补拙。”
回忆起最初的3个月,潘政霖坦言,那是他最棘手的阶段。对于一个“新人”,不了解村情,心里没底,开展工作无从谈起。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打破僵局。为了学会做一个“村民”,他开始脚踏实地地融入到村子里,每天都到村里走动,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和群众打成一片。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全面了解村里的信息,遇到问题虚心向各位乡镇干部以及村干部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大家都亲切地叫我‘潘仔\’,村民有事情也爱跟我反映。”潘政霖说。
大学生任村官:我们有自己的优势
在潘政霖看来,大学生就任村官有自己的优势。除了专业知识,还有在学校培养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其实很重要,可以让一个人在浩瀚的信息和复杂的情况下理性做出判断,不盲从。”此外,活跃的思维以及创新精神也是年轻大学生所特有的优势。
有一年,市领导来到村里调研,在回答关于担任村官的感想时,潘政霖几乎脱口而出:“广大农村大有作为!”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认为,经过多年发展,东部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正值东部反哺西部的大好时机,而北海作为泛北部湾的桥头堡,随着高铁的开通等利好因素,各种扶持政策都有利于年轻大学生在农村施展拳脚。最近,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和妻子一起筹集资金,准备尝试农产品代理。
谈及2015年的愿望,潘政霖希望能够尽快把农产品代理做成功。此外,他还计划和同事一起,举办一场全高德街的舞蹈比赛,丰富村民的文娱活动。
新闻推荐
...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