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海市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日均出行次数和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城市道路是城市的经脉,各个路口就是经脉上的穴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北海市城市道路大小各异,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主要功能最为活跃的地区交通拥堵、车辆行驶混乱违章状况仍然十分突出。人流量、车流量汇集,电动车违章行驶,由此造成的交通混乱和事故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重,再加上北海出租车市场管理较为混乱,司机素质良莠不齐,出现拒载、不打表等违规现象,“黑出租、黑摩的、黑三轮车”等四车严重影响了北海的市容市貌和交通管理形象。
城市交通秩序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交通问题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为了使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民革北海市委会提交了《关于如何做好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质量,维护公安交警部门的良好形象的建议》提案,罗大山委员提交了《关于持续加大三轮车(电动、摩托)、电动车管理力度的建议》提案,蒋志毅委员提交了《关于完善北海市交通道路口车辆行驶指示牌安装的建议》提案,贺湘宁、郝青丽、刘国雄委员提交了《关于对北海市出租车市场进行综合整治的有关建议》,政协委员们将眼光聚焦于城市交通秩序问题,从硬性设施、软性秩序、柔性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案建议。
提案意义重大、切实可行,事关每个北海市民切身利益,立案后进入了市委、政府、市政协领导督办的重点提案范畴,由多位市领导亲自督办,受到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多方联手的城市交通秩序整治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城市交通秩序的改善范围广、过程复杂多样、涉及单位部门多,必须由各方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市领导为此多次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并在多个场合强调,净化道路交通环境、规范城市行车秩序,必须由多部门联合集中开展、共同作战,严格执法,确保改善和整治工作立竿见影,取得成效。
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提案承办单位,无论是硬性设施的完善、软性秩序的改进以及柔性氛围的营造,各单位都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专人负责,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前段时间,接近年底,城市交通秩序面临较大压力。为此,交通管理部门依托“平安二期”高清视频监控网对社会动态面全天候、多方位、立体化的覆盖。
上月起,市公安局领导对网格区域进行挂点管理指导,实行定人、定岗、定责,调集多警种警力,开展“交通整治、治安防控”网格化行动:定位查处“六大交通陋习”,劝导、教育、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堵截无牌无证、假牌假证、“四车”和黄标车,盘查可疑车辆和人员。
在硬性设施的改善方面,记者从市交警支队获悉,2012年市政府拨款3000万元,用于市区道路交通设施(护栏、标志、标线、信号灯)改造。市交警支队向市政府提交申请,更新市区现有指路标志138套,新增加指路标志139套。更新后的全市指路标志系统达到“版面更清晰、内容更合理、设置更人性化”的效果。(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
北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海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