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广西法治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主动地、科学地认识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准确把握我区新常态的区域性特征和发展趋势,我们才有可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握经济脉动,实现广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判断、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我区在经历了“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发展之后,比全国滞后15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全国是在工业化后期进入新常态,而广西则是在工业化中期就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点,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科学把握广西发展,就必须既要顺应全国发展的大趋势,又要把握好我区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才能够抓住新常态蕴藏的新机遇,找准发力落脚点,挖掘增长潜力,谋发展,有发展。
必须要科学看待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广西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的实践证明,困难越大,越要树立信心谋发展;压力越大,越要精准施策有作为,努力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平均发展的增长速度,奋起直追,才能够推动广西不断实现新的发展,行稳致远。比如,北海市用8年时间打造出一个超8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2014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最近5年年均增长58.9%。这是一个现实而又有力的事例,值得我们深度观察,好好学习。
去年底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全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总要求任务,确定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预期目标。这一目标兼顾了需要与可能,通过拼搏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科学把握新常态下的广西发展,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必须要去伪存真。既要坚决制止无视新常态的客观规律,“竭泽而渔”式的高速度增长,也要警惕以新常态为借口的消极应对、随遇而安。科学把握广西发展,必须坚持能快就不要慢的增长,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增长速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分神、松劲、懈怠。
新常态聚焦的靶心是速度、结构和动力,从表象上看是速度转挡,但本质上是结构转型、方式转变、动力转换和体制转轨,核心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把握新常态下的广西发展,必须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进一步释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切实提高我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培育发展我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和贡献率,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必须进一步挖掘投资增长的空间和潜力,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使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在适应新常态中,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秦雯)1月19日,自治区“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南宁召开,贯彻落实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15年“扫黄打非”工作任务。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自...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