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铁山港区南康镇扫管龙村新山村民小组,87岁的老人陈积英坐在板凳上,在自家屋外美美地晒太阳。她的身旁,是新建成的两间约40平方米的砖瓦房子。
而在她的身后,是已全部倒塌一片狼藉的3间泥土房。“台风那时倒的。”老人回忆说,去年强台风时,所幸有村干部及时将其撤离才得免于难。
老人所说的强台风,指的是2014年7月19日在北海“二次登陆”的华南43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当晚,老人长年独自居住的三间泥土房一夜间全部倒塌。
“担心没房住,生活没着落。”回忆“威马逊”强台风后自家房屋的惨状时,老人有些哽咽。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台风后红十字会在她倒塌房屋前的空地上搭起帐篷,解决了临时居住问题。后来政府补助1.2元,加上子女资助,一间约40平方米的砖瓦房建成。去年11月初,老人迁入了新屋。“不用再住帐篷了。”老人高兴地说。
扫管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梁成文告诉记者,在去年强台风“威马逊”灾害中,村里损失严重,共有50户家庭出现房屋倒塌,其中10户村民房屋完全倒塌,成为“全倒房户”。
梁成文说,灾情发生后,房屋倒塌户获得了几百元至3000元不等的保险赔偿。3户困难户获得民政部门1.2万元的建房补助,建成了3处各约40平方米的砖瓦房。同年9月,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为50户村民捐助共计10万元的赈灾款。另外,自治区红十字会决定为损失较轻的房屋倒塌户和“全倒房户”分别给予1万元和2.5万元的建房补助。
重建家园是头等大事。作为扫管龙村的定点扶贫单位,市卫生局号召灾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多渠道筹资建房。梁成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村已有15户房屋倒塌户建好了新屋,除3户为砖瓦房外,其他均为平房。
扫管龙村山根塘村民小组梁达满家的泥瓦房在去年“威马逊”强台风中倒塌,是50户房屋倒塌户之一。去年,他自筹13万元,在倒塌房屋旁边建起了两间84平方米的平房。2月10日,记者在梁达满新屋看到,大门上已挂了门红,贴上崭新的对联,屋内摆放着餐桌,几间卧室已安了床铺,卫生间装上了热水器。他告诉记者新屋于1月28日入住。
“新屋比原来泥瓦房好很多。”梁达满说,不仅房屋结构结实,而且有了卫生间,配了热水器,比以前设施改善很多。其中购买热水器的钱是灾情发生后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捐助的2000元赈灾款。
梁成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有36户房屋倒塌户申请重建家园,其中21户为居住分散的房屋倒塌户,15户为居住集中的山根塘房屋倒塌户。根据规划,山根塘15户房屋倒塌户将统一建设,每户可获2.5万元建房补助金。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完成全部36户房屋倒塌户的家园重建工作。
据梁成文介绍,尚未建好家园的房屋倒塌户或借住亲戚家,或住于临时帐篷,目前均给他们发放了棉被、棉衣等,保证他们温暖过冬。此次春节前慰问,也给他们发放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让他们过好年。
新闻推荐
...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