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新闻 合浦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北海市 > 北海新闻 > 正文

两块德文墓碑“牵”出的历史事件

来源:北海日报 2015-02-11 13:42   https://www.yybnet.net/

1月21日上午,市管道燃气公司在市中山东路公安局旧址门前的马路旁地下改道管道,发现两块刻有外文的石碑。消息传出,引来不少市民前往观看,各媒体记者、有关单位人士和网友纷纷到发掘现场拍摄。22日《北海晚报》2版头条发表许振国撰写的《出土两块外文石碑触动几多历史“回响”》的报道,24日又发表了续篇。22日《南国早报》在A2版头条发表《北海出土德文石碑》一文,报道了石碑的发现,23日该报又发表了续篇。北海本地一家网站也于22日发表《114年前到访北海的德国军舰“美洲虎”号》的文章,对石碑和“美洲虎”号舰作了图文并茂的介绍。看了上述文章,笔者深为大家对此出土文物的重视而高兴,也引起笔者极大的兴趣。现就出土的两块石碑历史及其历史价值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两块石碑的译文

上述媒体发表的碑文译文内容,总的来说,大同小异。为了让读者对碑文有更清晰的了解,笔者将他们的译文稍作梳理,以译意加注的方法分别介绍两碑文的内容。

第一块墓碑半圆顶,高91厘米,宽46.5厘米,厚8厘米,碑面有数行阴刻的德文。碑文内容如下:墓主名叫保罗·理查德·杨施(简称保罗)。1878年1月24日生于波兹南(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1901年6月16日,猝于船上,在此安息。“渣架”(也有翻译“捷豹”、“美洲虎”)战舰全体官兵、舰员立。墓碑刻录保罗是“渣架”战舰的一位司炉工。

第二块墓碑长92厘米,宽65.5厘米,厚11厘米。碑文内容如下:希勒米·乐圣生于1912年×月16日,猝于1921年5月18日。碑下面刻有“十”字架,标明墓主是一位基督教徒。

与保罗墓碑有关的历史事件

咸丰八年(1858年)中法《天津条约》签订,条约中有允许英、法、德等国传教士在中国境内自由传教的条款。自此以后,法、英、德等国的传教士,先后在北海建立教会传教。德国传教士巴顾德于1900年在北海东郊建教堂。据《北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记载:“……它的成员中现有8个外国人,其中包括4个女子。在北海的房产有公馆、住宅……并在往廉州的公路上占有一个很好的位置,面向海洋和市郊。”地点就是昔日北海的崩沙口(即市公安局旧址大院)。巴顾德在崩沙口建的教堂是该会的总堂。该会发展很快,廉州、南康、福成等多个乡镇都有该会建的分堂,但在廉州建立分堂的过程中却发生纠纷,最后上升为北海史上颇有名的“廉州教案”。

何谓“廉州教案”?翻阅市文物局提供的《广西辛亥革命资料选编》,有我国近代著名的报刊《申报》于1901年6月16日刊登一篇题为《廉州教案》的新闻,内容大意是:昨天得北海来的消息,数月前,德国教会在廉州府购买一屋开设福音堂传道,但遭到本土人的抵制,群起毁坏。德国水师人员闻报,即于1901年6月2日乘‘渣架\’号巡船(见右图)前往廉州府问责华官。第二天,廉州府太守与巡船管驾会商,18号清晨,法国某炮船也开动前往,英国一炮船也随之前往,德国巡船有50名士兵登岸拥入县衙,未知若何要挟也。

另据《北海市志》记载,德国水师人员向廉州太守问责结果,以完好的房屋抵偿,惩办“肇事者”,赔偿德方兵费6000元结案。这就是北海史上发生的中德外交事件——“廉州教案”。

保罗之死与安葬

“廉州教案”发生之初,德国水师人员乘“渣架”号炮船前往廉州府问责。保罗是该炮船的司炉工。墓碑刻载他是“猝于船上”,具体死因不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渣架”号炮船在开往廉州府的海途中没有发生过海战,据1905年出版的《北海杂录》,在光绪十一年至光绪三十一年的“前后大事录”中没有记载,说明他不是战死的。

德国与北海相距万里,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将其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已不可能,只能就地在北海择地安葬。当时的北海,英国圣公会在旧市区南郊(今市一中双孖楼南邻)购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横直约五丈的耶稣教坟”。两墓碑发现后,有人说墓碑的主人应该是之前葬在“蕃鬼坟”基督教坟区的洋人。这种说法不可信。虽然长老会和圣公会都信仰耶稣基督,但派别不同。一来耶稣教坟是人家的,二来保罗不是基督徒(从他的墓碑没刻“十”字架可了解),如果要将保罗安葬在基督教坟便名不正言不顺了。保罗只能安葬在刚建立不久的长老会附近的崩沙口,那儿不但有墓葬,而且也有德国同胞在那儿传教,保罗安葬在那儿是最好不过了。20年后,长老会一位传教士的孩子希勒米·乐圣,死后也葬在那儿。1925年,长老会门前的牛车路要拓宽建现代的大马路。也许,保罗与乐圣的墓就在要拓建马路的范围内,于是两墓被推平,两碑被平放在原址附近的地下,至今又同时被发现。

历史价值

应该说保罗只是“渣架”炮船上的一个司炉工,他不是“廉州教案”当事人,但他所在的炮船直接入侵过廉州湾,这就勾起人们对“廉州教案”历史的回忆。“廉州教案”的发生,只是一件教会与群众之间的纠纷,一般由廉州府官审理便可解决,但时值西方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屡战屡败,因而被迫分别与列强各国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不是割地就是赔款。“廉州教案”发生后,德国水师人员立刻乘“渣架”号炮船前往廉州府问责。随后法国和英国的炮船也一同前往助威,组成德、法、英三国的联合舰队入侵廉州湾,结果是陪屋又赔款。“廉州教案”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惨遭西方列强入侵、凌辱的一个缩影。保罗墓碑的出土,警醒国人不忘国耻。

目前,两块墓碑已运到市文物局保存,成为反映近代中外关系的重要文物而受到保护。

新闻推荐

提案办复率达100%

...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两块德文墓碑“牵”出的历史事件)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