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ICU医务人员悉心照顾病人。岑运良 摄本报记者 王海珍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于1994年创建青年文明号,随着科室的扩大与完善,1997年开始以急诊科重症监护室(ICU)创建青年文明号,1997年荣获市级青年文明号,2004年荣获自治区青年文明号,2006年获得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2007年获广西十杰百佳青年文明号,2013年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2014年获得广西青年文明号活动二十年成就奖……
这些荣誉历经了5代人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20年的“创号”历程里,他们持之以恒地把“创号”精神“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恪尽职守,率先垂范”,真正地融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工作中。如今,面向全市一县三区最危重患者的重症监护室,已成为全市的重点,全系统的焦点,全院的亮点。
重症监护室主要负责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和监护,以及ICU专科医生和专业护士的培训,拥有最先进的中央监护系统以及床边持续性血液滤过仪器、灌流机、呼吸机等100多台先进急救生命支持仪器,遥遥领先于自治区内同等科室,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危重患者的救治。重症监护室每年抢救危重病人千余人,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
从创号开始,重症监护室全体成员开创思路,设计了一整套别具特色的管理,根据服务对象,设计新颖、富有特色且实用的承诺牌,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条例,不定期进行培训、检查考核和比赛,所有制度和措施均与人员的晋升、晋职、上学深造、外出进修和奖金等直接挂钩。科室台账一目了然,记录详尽,成为全市的先进典范。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每一位病人都是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拥有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综合的判断能力,娴熟的操作技术,细心的观察力和体贴的呵护。”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刘彩护士长表示,这虽然是短短的一句话,要求却不简单。为了保证每一位病人得到第一时间最佳的抢救,全体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培训,每一个都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技术操作。急诊医学科重症病人集中、病种多、抢救和管理任务重,喝水、上厕所的时间经常被挤占,拖班也成了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位医务人员还保持稳定情绪,兑现服务承诺。每逢节假日,为了保证应对紧急重大抢救,科内所有外地人员一律不准探亲,其他人员也不得外出离开北海,要随时待命,随叫随到。“尽管工作强度大,可是我们的医务人员都毫无怨言,因为我们选择了急诊重症监护室,选择了这一份职业。”刘彩告诉记者,每成功抢救一位病人,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句句肺腑之言就将他们与病人之间定格了。
重症监护室还从病人的角度和切身利益出发,根据患者病情设置红、黄、绿区域,便于病人及时诊治,并为危急病人开通绿色通道;为了给病人提供便民的服务群策群力出点子;定期召开病友会议,通过民意调查提高工作质量;给出院病人建立随访联系卡,与病人结成随访关系,方便病人出院后的健康咨询……
新闻推荐
学员学习一丝不苟。 李尚锋 摄...
北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海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