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诚基层水利人
本报记者 周 映
北部湾有座火山岛,面积全国最大,地质年龄却最年轻,名叫涠洲岛。
年轻的火山岛上,地表水素来稀缺,岛上居民靠抽取地下水生活。
1977年,岛上建设一座水库,库址“原住民”李岐忠就是建设者之一。水库建成,李家拆迁,妻儿离岛上岸,安置在北海定居。
李岐忠留在岛上,建库人变成守库人,陪伴一池淡水,平平淡淡度着春夏秋冬。一年365天,渡海回北海陪伴家人的时间,算起来也就是“零头”65天的一半——30来天。一晃38年过去,今年李岐忠59岁了,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对这库淡水依然一往情深。
“他这辈子,爱水库超过爱我们。”妻子这样说,儿子、女儿也都这样说,说不清是抱怨,还是心痛,听起来辛酸。
涠洲水库看上去三四个足球场大,是岛上唯一的备用淡水源。保障水库安全、保持水质清洁,是守库人的职责。坝体是土坝,背水面植草皮护坡,由于海岛温度高、湿度大,杂草生长快,扯了长,长了再扯,除杂草是一桩永远干不完的活。水面总会漂浮垃圾,有人为的,也有天然的,捞了又会有,有了再打捞,捞垃圾又是一桩永远干不完的活。
水库建成初期,产权归属不清,管理所连间房子都没有,李岐忠及其伙伴白天看护水库,晚上各住各家。1982年管理所在水库边建了房子,“游击”状态才结束。几间平房加半层阁楼,李岐忠在其中一间住了30多年,面积约20平方米,前面25年连厨房、卫生间都没有。2007年改扩建,增加了厨房和卫生间,从此生活方便多了。管理所现有4人,只有李岐忠“在编”,担任副所长。
上个世纪,水库管理所人员的工资,主要从库边糖厂收取水费解决。90年代中期,糖厂经营不善欠下一年多水费,他们一年多也就没工资领,李岐忠只好向妻子讨生活费。直至1998年5月,水库管理所划归市水利工程管理处,工资才按月发。
眼下,所里称得上“家当”的东西,是一辆摩托车、一台割草机和一台电话机,他们称为“两转一响”。那辆旧摩托最值钱,管理自然最严格。公车只用于公务,主要是巡库,或外出办事。至于买米买菜什么的,他们不认为是公事,只用自己的车。结果呢,私人摩托花销比公家摩托多得多。
2008年,涠洲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需要征用20多户人家10多亩地,村民起初不愿出让。土生土长的李岐忠人熟地熟,挨家挨户串门走访,苦口婆心劝说,终于说服众乡亲。
水库虽小,绕一圈走下来,也得一小时,加上清理杂草、打捞垃圾,半天都回不来。2012年一天早上,李岐忠巡查时发现水库一角正在搭建羊栏,还占了水库300多平方米土地,水源面临受污染之患。他当即过去制止,村民辩说这里是祖上宅基地。李岐忠讲政策、讲道理、讲危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村民拆除这个违章建筑。
李岐忠照料水库这般尽心,照料家人就问心有愧了。2008年8月,他妻子患病住院,当时正是台风多发季节,李岐忠仅请假两天,匆匆过海陪一下妻子,又返回岛上照料水库。妻子独自留院治了一个多月病。说起这些往事,长年独自过日子的妻子眼圈红红的,眼泪汪汪的。对丈夫这么一个老实人,她没什么可说的。
在李岐忠及其同事悉心照料下,涠洲水库建成至今运行良好,从未出过大险大灾,守库人也没有什么英雄壮举。随着涠洲岛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岛步伐加快,岛上地下水越来越难以为继,停水断水越来越频繁发生。
“备用”了数十载的涠洲水库,要出来担当“解渴”大任了——扩容改造工程年底将开工。相依相伴一辈子,自己头发白了,这一池秋波正青春焕发,即将漾泽全岛居民和八方来客,还有一年就退休的李岐忠倍感欣慰:这辈子守望守护,终究有失有得!
新闻推荐
校园小草融水三小6(1)班竺忻妮我从小就有个美好愿望:一定要去看看大海。今年暑假,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8月的一天,我和爸妈与其他家庭组团踏上了愉快的北海之旅。抵达北海已经是中午了,吃完午餐,导游带...
北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海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